京、上海、广州,参加各音乐专业学校的入学考试,最终被这所学校录取。为了她的前途,她妈带着她背井离乡,到了上海,在离她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15平米的矮平房居住,电视镜头拍出了那个房间的生活条件,狭小破旧,艰苦的难以想象,既没卫生间也没厨房,除了床桌子外,几乎没有家具,真不敢相信上海还有这种地方,连偏僻农村都不如。而她们两已经这么住了五年。”
“五年来,她妈全职照顾她的生活,一切都以她为中心。因为她每天要站立拉琴7个小时,体力消耗巨大,每天的营养必须保证。她妈烧红烧肉,只给她一人吃,保证她的蛋白质摄入量,自己节衣缩食,只吃蔬菜。他爸一人在老家工作,把钱寄到上海来给她们母女生活。为了节省路费,她爸从来没来过上海,她跟她妈到上海后,五年没回过老家。”
毕岚抬起头来,看着卫旭:“说实话,我看了这部纪录片,深深的被震撼了。就像我做不到每天拉琴8个小时,我也做不到五年过这样的生活,我妈也无法为我这样付出,我也无法为我女儿这样付出。这些事情,是我和我的家人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始终是个业余的小提琴手;但是有的人。并不具备做这种追求的先天物质条件,她却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去追求,而是再艰苦也能够坚持不懈。这就是碌碌无为者和成功人士的差异,不在于天分,在于坚韧和勤奋。因为我自己并不具有这种品质,所以我特别敬佩这种人。”
卫旭非常感动,连声音都有点哑了:“哦,毕岚,你知道吗,这么做要失去很多,这样的人没有童年,他们的人生是非常乏味枯燥的。”
卫旭慢慢的说:“我小时候,爸爸对我要求非常严——我爸是老三界毕业生,下乡知青,家庭成分也不好。我妈是大队书记的女儿,我爸靠娶了我妈,才当上了工农兵大学生。所以我爸求学的*非常强烈,他一心想在我身上实现他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但是后来,我的表现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奥数,开始是县中心小学的老师教,那时还压力一般般,但是上初中后我每个寒暑假都参加省级培训,当时是参加数学物理两门,初中时我两项都拿了全国金奖,不久后由中科院对我们进行培训,目标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我不得不放弃物理,把全部时间都投到了数学上,但是最终却没能进入国家代表团。然后是高考,我拒绝了保送名额,一心一意冲刺全省高考状元,却发挥一般只拿了第五。这两次失利使我意识到强中更有强中手,我并不是最优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