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我现在是砧板上的肉,你想说就说,我还能不听吗?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动声sè。
那人明显能知晓我内心想法,于是娓娓叙述起来。不得不说,尽管我内心十分惊慌,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的声音确实悦耳,温和敦厚,一字一句都直入人心。
“我姓杨,单名芳,字诚村,出生于乾隆年间,历嘉庆、道光三朝。自幼家道贫寒,好读书,苦练武,迫于生计,投身行伍。征战四十余年,清剿白莲邪教、平定张格尔之乱,从一介士卒到圣山殿前封一等果勇侯,赐紫缰,赏戴双眼孔雀翎,晋升为御前侍卫,加太子太保衔,像绘紫光阁,先后任甘肃、湖南、直隶、广西、四川等省提督,一生可谓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房子就是我当时置办的宅所,用来安置家族亲友。”
我说老杨家怎么那么有钱,眼前这杨芳当年居然是封侯拜相的主,画像还被挂在紫光阁,那可是当时只有战功赫赫的功臣才有的待遇。(就好像唐代的凌烟阁,只有开国功臣像秦琼、程咬金之类的名将才有资格挂画像。)先后还做过那么多省的提督,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一样的官职,还是太子太保(貌似鳌拜也是这个官,哈哈),不有钱就怪了。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皇上命我与户部尚书隆文率军赴广州支援两广总督林则徐林大人抵抗英军。然洋人船坚炮利,困我军于珠江口,又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口。皇上一方面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另一方面又查办主战林则徐大人、邓延祯大人与我。赔款割地、查办忠良,让我忧闷于胸,之后我便告老还乡,回到这里。由于岁月ri增,我感念一生戎马杀孽过重,便向高人请教,置重宝于宅院以驱邪挡煞,也为子孙祈福。之后家宅安定,亲族和睦,我便起了向道之心,在最后的几年,我一心为善,做善事福泽乡民,请名师求证大道,奈何寿限已至,并未得脱轮回。”
这段话,半文半白,幸亏我念过书,学过古文,大致能理解。原来这人还认识林则徐,而且是主战的一派,就这点不由让我这丝愤青心生崇敬。而后面的话,大致就是他最后虽然想学道,但年纪已经很大,最后还是没逃过一死。
“那为何大人您没有转世投胎,现在还出现在小子面前呢?”我赶紧顺着他的话问,态度自然要恭敬些,人家那么大的官,还花了大力气置办了那么多的宝贝,现在都在我手里,咱不能不恭敬啊!还得把命留着回去享福呢!
杨芳微微颔首,说:“此事也与你明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