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是明白的,武安侯府值得结交的也就是世子一系了,其他的,就是侯爷也要靠边站,当个菩萨供起来罢了。
如今府里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下来,而几位皇子之间也已经选定了要辅佐的那一位,静和大长公主明白,已经到了心无旁骛的挣这个拥立之功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嗅觉已经敏锐的隐隐意识到,除了周安明的培养是镇国公府的未来之外,十三岁的周宝璐或许还更重要些。
虽然这些年渐渐的在权力圈顶端边缘化了,可是这一辈子在这些事中打滚的经历却是抹不掉的,那一日圣上对她的态度,尤其是对周宝璐的态度,以及随即而来对周安明的旨意,都意味着,皇帝并没有等着他们家的表态,就已经给他们家定下了今后要走的路。
这是非常罕见,非常不合常理的。
这种不合常理往往指向着一个更大的不寻常,意味着一个更加强硬的理由,而这答案呼之欲出,便是老道镇静如静和大长公主,也不由的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很快,宫中再出旨意,朝廷念静和大长公主年高,在公主的仪制外,再赐四名宫女,均是由尚膳局调理出来的,通医理,擅调养的高手,赐予静和大长公主颐养天年。
那一日,皇长子萧弘澄亲自领着勤政殿掌宫太监秦小年送宫女前来,一身蓝色的常服,披着黑色锦缎雪白狐狸毛的披风,只有腰间一根巴掌宽的黄带子昭示着他皇子的身份,萧弘澄嘴角含笑,温和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高傲,配着那样的俊美容颜,少年的勃勃生气,走在雪地里,真是众星拱月般的耀眼。
公主府开中门,驸马周超亲自迎出大门口,静和大长公主也迎出了宁德院,萧弘澄见了,忙抢上一步,亲自扶了静和大长公主上阶,笑道:“我原是来给姑祖母请安的,倒劳动了姑祖母,岂不是辜负了父皇的一番美意?”
一时众人进正房坐了,萧弘澄宣了圣上的口谕,又四个宫女都上前磕头,静和大长公主忙命扶起来,每人都赏了二十两银子,四个尺头,到耳房喝茶,这才算正事完了,说些家常,过了一会儿,萧弘澄才状似无意的笑道:“怎么没见明弟?”
平日里在宫中当值,自然都叫名字,也就是在这里,为表亲热,才如此称呼。
静和大长公主笑道:“他说今日难得有闲,就带着他几个妹妹去大安寺上香去了,要吃了晚斋才回来呢。”
“哦。”萧弘澄垂了眼,敛了眼中那失望的神情。
静和大长公主又笑道:“说起来,我们家世子夫人向来身子不好,皇上赏的人,听说是极擅药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