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张作霖实际上并没做过丧权辱国的事情。在那样的国家现状中,要想彻底反抗所有外国势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张作霖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巧妙的同日本周旋,已经不容易了,他虽然利用了日本,但日本在他这里没有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好处。张作霖从未同日本签订过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相反,张作霖从第一次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直到后来拉柳子对抗俄国,再后来修筑铁路与日本竞争,一直到最后被日本暗杀,他一生时刻都清醒地抵抗着外国侵略者。
张作霖从北京退回东北的原因,大多被人们解释为“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对日本的侵略求未予全部承诺,而激怒日本军方”,虽然这是主要原因,但也不能排除他想及早回东北整顿军纪的原因。当时的奉军部队众多,军纪过于混乱,不断引起民愤,张作霖对于下面将领和部队的言行已经无心面面俱到的控制。同时,由于他反对宪政,反对三民主义,老百姓自然不拥护他。张作霖没有意识到他为何会失去民心,他过于迷信武力——对于一个从马背上打天下的人的说,这是当然的。
张作霖的死,解放了张学良。实际上,张学良非常理解其父张作霖的想法,倘若张作霖不死,可能还要发动内战吧。张作霖一生的最大失误,在于过于重视枪杆子,忽视了笔杆子的力量。如果他后期再把目光放远一些,也许会成为民国时期第一英雄,名垂千古。但是这样的错误,是由于他的“局限性”,也就是他自己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后来有人对此添油加醋,几乎把他的一生都予以否定,是有失偏颇的。
第九章 汪精卫:可惜英姿付情仇
汪精卫为何会死在日本,又是因何病而死的呢?几十年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始终抱有极大的疑问,而且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这些说法虽然不一,但最为耸人听闻的不外两说:其一,是日本人害死的;其二,是国民党军统人员奉命设计毒死的。近来甚至又有人声称,汪精卫是无锡一个外号刘一贴的江湖郎中,用一贴膏药毒死的,这就更玄了。那么,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1943年隆冬,南京城北极阁一所精致的小洋房内,炉火融融,温暖如春。汪精卫正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这里本来是宋子文的公馆,抗战后南京沦陷,就被日军抢占了,后来就给汪精卫作为休息之处。
宽敞的客厅内铺着深红色的地毯,摆着华丽的沙发。汪精卫面容憔悴,双眉紧蹙,将手垫在背后,正痛得哼哼。坐在旁边的是他妻子陈璧君及“公馆派”大将陈公博和林柏生。汪断断续续地说:“虽然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