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
纺织厂附中是本厂子弟学校。从家属院出来,林美就遇上不少提着书包去学校的人,附中旁边就是附小,到了过马路的时候,八成的都是他们院里的孩子,小到六七岁的小萝卜头,大到跟她一样的初中生。
林美记得的人有限,何况现在不是一个班的平时也不说话,哪怕都住在一个院里,前后几幢楼,还是不认识的人多。
等进了附中校门,打招呼的人就多了。一个扎两小辫,像最近电视上刚重播的《婉君》那样把两边麻花辫弯成个环的女孩过来亲热的挽住她的手,“行啊,林美,一个暑假都不给我打电话。”
林美发现自己的记忆真是不行了,呵呵道:“你练习册写完了吗?”
女孩吓了一跳,小声问:“这个老师不收吧?”
得,这也是一位没写的。
走了一会儿,林美听到别人叫这个女孩朱海,对了,其实她的名叫朱海迪。后来改成朱海。林美这几天认真回忆了下,发现离开学校后的同学大多都消失在人海中了,他们没有再见过面,也很少能听到对方的消息。
所以她对周罄和朱海都没多少印象。
现在再见面,简直就像是重新认识一个以前的老朋友。
附中在去年开始扩招,招收外部子弟入学,但进来读要收三千块的赞助费。这是小厂长极受人诟病的一项举措,都说他敛财了,受贿了,还有人说看过有人提着钱去他家。
但这些都可以先放到一边不去管,林美记得的是在初三的时候,每一间教室都装上了暖气片,在学校后面还盖了个锅炉房——这个当年也被人骂了,当然是因为不安全。
不过那年的冬天非常暖和,坐在教室里一点都不冻脚。
走到二楼,一个明显个子比同龄男孩要高的男孩遇上她们说,“咱们搬教室了,要去一楼搬桌子,你们去三楼,挂着三年三班的牌子就是咱们班,放下东西就去后面的操场搬桌椅吧。”
这人不是班长,就是学习委员,要么是体育委员。
林美猜测。
朱海挽着她上了三楼,他们班在的这幢楼是老楼,就三层。一个年级一层,楼道尽头是办公室,三楼有校长室。
新楼已经选址,就在操场那头盖。
一年级五个班。三班在中间。
林美和朱海进教室时,教室里还散发着油漆的味道。墙面是重新粉刷过的,看来是赶在开学前刷完的,还换了个新黑板。
教室里只有几把椅子,大家的书包都堆在了崭新的讲台和窗台上。有一半的桌椅已经搬回来了,有人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