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修之说起,不止是京中,从台县到京城这一路,多地河流枯竭,田地干裂,旱情甚是严重。
四皇子奉命代皇上素食减膳,祷告上天。他做的比皇上还要虔诚,每日在祭台前长跪,甚至还特意做了一篇求雨赋祷告上天。字字珠玑,句句谦卑至极,可奈何他这一番动作下来,京中还是晴空万里,一滴雨水都不曾落下。
景王那里的动作也不小,他翻阅了大理寺的旧案,还亲自去狱中提审犯人,力求案件公正无误。
只是,大理寺的案卷众多,一时之间难以审理完。
进展最慢的便是户部那里,姚思礼亲自赶往京郊各县查办,但那里的商户早就收到了口信,铺子里的粮仓空无米粮,有的干脆挂出牌子关门歇业。
找不到他们藏匿米粮的证据,即便是官府贴出告示不许米价上涨也是无用的。百姓无粮可买越发不安,反倒是对负责查办此事的姚思礼生了怨气。
张首辅的人便在朝堂上书,反诬姚思礼办事不利扰乱民生,请求皇上立即查办他。
第105章
转眼已至谷雨时节, 春日将尽,正是万物生长之时,可是雨水迟迟未至。
日头一日比一日烈了起来, 人心更是浮躁难安。
朝堂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皇上却称病不上朝,任由张首辅一系的官员和朝中的清流一派吵翻天。
京中也是谣言四起, 甚至有人谣传皇上龙体抱恙,如今有奸佞之辈蒙蔽皇上故意在京中挑起事端。
这些谣言矛头直指景王, 在不明真相的百姓眼中,景王俨然成了野心勃勃之人。
景王心知肚明谣言的传播肯定和张家有关,甚至以徐家为首的一些文官也参与其间。只因皇上如今将他留在京中,又让他参与政务,这些人便警惕起来。可是景王一心忙着清查旧案, 根本就顾不上这些。
很快, 景王这里就发现了几宗旧案案卷不清, 证据不足,嫌犯恐有冤屈。其中有一宗冤案, 嫌犯许仲恒还曾是国子监的学子,牵扯到一起奸污杀人案。
此案中遇害的女子乃是太医院中一位曹太医的次女, 年方十五岁。她和丫鬟被人发现死在了京郊的一座破庙里, 仵作验尸后发现二人皆非完璧之身。
在曹小姐的身上还发现了一封书信, 信中所写的是一首情诗, 署名便是许仲恒。
衙门将许仲恒捉拿到案后, 他直呼冤枉,一口咬定和曹小姐并不相识。后来衙役在曹小姐的闺房又搜出几封书信, 有许仲恒所做的诗词也有一些暧昧之语。
衙门里在国子监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