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大概是因为感染的主体都是类人生物吧。
舒展分析完就把样本吐掉,按照以前的经验,他的口腔环境很特殊,只要没有伤口、不把样本直接咽下肚,就不会对他本人造成伤害。
舒展又把脑中直接记下的他用舌尖品尝过的新鲜药糊的分析结果给拉出来,寻找里面有没有他需要的药物成分。有几个他没有接触过的元素则根据能量颜色把它们暂时归类,留着以后慢慢研究。
一个药剂的出现,对于舒展这样的药剂师来说,更像是把现有的元素重新捏合出一个新的“生物”。
药剂治病,就像是一个“新生物”打败人体中一个“邪恶生物”的过程。
而如何才能知道新生物能否打败邪恶生物,那就需要无数的试验。试验的过程可以说是寻找,也可以说是创造。
以前舒展想要寻找某种新药物成分,好打败某个特指邪恶生物时,总是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一点点尝试,其中不知会错多少次,所以一项新药物的研发往往需要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耗资更是巨大,有时还不一定成功。
有了电脑后,很多实验都能用仪器和电脑程序替代,让电脑软件先走一遍,做出最初能否进行下去的判断。
而舒展此刻的舌头可以代替分析仪器,而他的大脑则可以充当电脑分析软件这一功能,甚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