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虽有才学,可毕竟是著书立说,多少有些不够安分,这宋二姐可就是正正经经地在女红上下功夫,于士林间的名声,甚至是比她姐姐还要更好。
“这我知道,宫中收藏了二姑娘的一幅绣屏,便是文博公转献的,的确栩栩如生、巧夺天工,非常人能为。”萧禹眨巴着眼,听萧传中连吹带捧吓唬了半天,好容易能搭得上话,却也是才说一句,便被萧传中瞪了一眼
“和你说了这么多,你就听到了这一句?”萧传中很是恨铁不成钢,“这两位大姑娘不过是添头罢了,说出来是叫你知道,宋家不论教子教女都有一套,洛阳城如今但凡是个人物,不论儿女都想往书院里送。别说咱们萧家远在山东,在洛阳根本没什么名气,就是洛阳当地大族的子弟,先生也是见得多了。在先生处,家境深厚非但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会让他生出顾虑,就怕你是那等看重书院名气来的轻狂之辈……想在书院学到东西,你就得收起这套轻浮的样儿,恭恭敬敬地对待先生,更不能一开始就想着撒谎骗人,冒用我的名头给送东西,明白了?”
萧禹虽然在文事上有些无知,但人也不笨,听从兄滔滔不绝说了这些,也明白他的用意,更是早在心中调校了对宋家的认知,此时不再油嘴滑舌,而是低头认错,“是我举止不当,为从兄添麻烦了……只是如今,此事又该怎么处理呢?”
“当然是向先生说明原委了,道歉请罪了。”萧传中没好气地瞪了萧禹一眼,“天地君亲师,都是再欺瞒不得的,纵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也瞒不得,没有这份诚心,你入不得北学的门。”
#
且不提萧禹如何预备向宋先生赔罪,宜阳县里,宋家的几位姑娘也早已在书院中上起课来了。二姐、三姐、四姐年岁差别虽大,但书院女学规模小些,二十多个学生做了一班上学,此时都坐在一间屋里,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念《中庸》。
这部书会被单立出来做一门课,也是因宜阳学派大力提倡之故,在宜阳先生之前,休说《中庸》,就连《孟子》也不过是儒家经典中颇为平凡的一本,并无今日的尊崇地位,宜阳先生是大力崇孟的,并提倡《大学》一文,将其与《论语》并立,拟定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讲课顺序。宋竹运气好些,她入学的时候,先生正好讲完一轮,从头开始说《大学》,她是跟着一路由浅到深学下来的,若是有些半路入门的女学生,便只能随遇而安,先听着最为深奥难明的《中庸》,再反过来去学简单的《大学》了。
宋四姐宋艾便是如此倒霉,她不过刚上学半年,读的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