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加氢处理。
以现在的工艺水平,自然做不到那么多道工序,甚至连一道都很难,她只能选择简化,即将毛油熔化后加盐来除杂。
油脂的问题陈榕算是勉强解决了,更为困难的是碱。通常用的是火碱氢氧化钠,而现代工业氢氧化钠的制备多是电解食盐水,难道她做个肥皂还要把发电机给发明出来?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事件。
很多时候光知道原理没用,材料和技术跟不上都是白搭。比如救命神药抗生素,她也知道土法制青霉素是怎么回事,但她穿越以来就没想过去做。
首先青霉量产是个问题,土法制造的青霉素,一升培养液里只有两个单位青霉素,而要治疗细菌感染,一天需要注射的青霉素就要数十万单位,持续时间可能好几天甚至半个月;其次是纯度问题,现代工业那么发达了,都不能保证完全去除杂质,更何况是土法做的,即便她有本事培养出那么多青霉素,也不敢给人用啊,杂质立刻就会导致过敏性休克,要了病人的命,还不如什么都不用,靠着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硬抗呢。
因此,在缺乏外部条件的情况下,她的作坊式香皂生产,只能采用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钠的办法,即以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生石灰即便在这时代也非常容易烧制,她主要是来找纯碱的。如果找不到纯碱,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做纳皂,而换用草木灰做钾皂了,那效果会差不少,而且从草木灰中提取草碱也不是个轻松的活。
周大义和常平都不知陈榕要找什么,见她一路走一路看,便只是默默跟着。
后来周大义在陈榕突然停驻在某个路边小摊前时小声道:“陈姑娘,您这是要找什么?跟小人说说,或许小人……”
周大义话还没说完,就见陈榕眼睛一亮,蹲下拿起了一个小玩意儿。
他细细一看,发觉那是个“倒掖气”,小孩儿玩的。这种东西是药玉做的,漏斗形,像个瓶子,从开口一吹一吸,便能发出清脆的呼呼声,只是这玩意儿瓶壁很薄,不慎便会吹破,他小时候还玩坏过不少,也跟那时候的玩伴们比试过谁吹得响又不吹破。
当周大义沉湎于过去时,陈榕正拿着这棕红色半透明的“倒掖气”翻来覆去地看。
小摊主没看到这几人身边有孩子,但见陈榕如此有兴趣,便也忙笑道:“这倒掖气五文一个,姑娘若多买,还可以便宜些,小孩子都可爱玩呢,甭管是给自家孩子玩,还是送亲友的孩子,都挺合适。”
“倒掖气?”陈榕好奇地问,“什么做的?”
小摊主笑道:“药玉做的,您若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