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会因为韩培云的病情辍学。
可能韩培云不治身亡,他成为孤儿孑然一身。
可能会找一份足以裹腹的工作,碌碌一生。
可能会无人赏识,郁郁不得志。
……
“科 技馆的重建,是一项社会责任,”他的脸色肃然,语声沉稳,“有个人曾经用她的亲身行动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回馈社会,是她对我的资助和提携,我才有了 今天,我很愿意为j省的科教出一份绵薄之力,这项设计,我将免收设计费,回馈我曾经的捐助人,回馈社会。并且,我邀请到美术界的新秀、李云齐新人奖的获得 者刘川川小姐,为科技馆免费制作一幅大型壁画。她也是由此人资助和提携,从贫困的大山中走出来成才。”
说着,他朝下面一伸手,刘川川从下面走到了台上,向媒体鞠躬示意。
一群孩子在下面欢呼了起来,那是刘川川从老家带出来的。
那时候应许把捐助的善款交给一个基金会打理,在刘川川的老家两省交界处造了许多小学。
媒体的目光落在那几个孩子身上。
旁边还有几个成年人,冲着韩千重挥了挥手。
那是应许在边远山区捐助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还有各个在自然灾害中受捐的慈善机构负责人和其他捐助的受益人。
韩千重很庆幸,他和应许在一起的这六年,只要他愿意,应许什么事情都不会瞒他。
可能因为他自幼出身贫寒,所以对应许做慈善下意识比较关注。
他知道这六年来,应许捐了很多善款,而且,和很多有钱人沽名钓誉不一样,她捐助的都是一些实在的事情,不是巨款却很多都身体力行,亲自过问,就好像刘川川。
应许还有个怪癖,很多富人都是用公司的名义捐款,善款可以抵扣税金,而应许的捐款却从来没有通过公司,全部都是私人的名义。
他在家里找到了一部分应许募捐的收据,甚至在其中发现应许还曾经捐助过一个因火重建的寺庙古迹。
令人高兴的是,当他联系到他们时,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拒绝为应许出力的。
“我和他们,都是受益于一个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回馈社会,造福社会,也感谢田主任能让我和他们一起了了这桩心愿。”
田主任很高兴,握着韩千重的手:“谢谢,谢谢,还要请问那个人是谁?令人敬佩啊,我们也要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