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轻轻的两声敲门声响起。
“进来。”
范晴雪迈进厂长办公室,一抬眸发现办公室里除了许加,唐仁锦竟然也在。
“许厂长、徐副厂长好久不见。”她扬起清甜的嗓音和老熟人们打招呼。
“是小范同志啊,真是好长时间没见了,听说你现在是京市日化厂的研发部主任了,恭喜恭喜啊。”许加笑眯眯地说着,然后加大音量呼叫隔壁房间的许俊,“许秘书,快帮小范同志倒一杯好茶。”
唐仁锦的音调压着笑,朝她挑挑眉,“小范同志休假了?”
范晴雪笑着和他们聊了起来,话题慢慢转移到通用机械厂上,“我听说机械厂要裁员?说什么双职工只能留一个?许厂长知道内情吗?”
许加抬眸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透露出去,别开眼深深叹了一口气。
“陈厂长纯粹是胡闹,咱们甘平省又没开始国企改制,他有什么资格裁掉那些正式工。”
“机械厂的效益不是一直不错嘛,不应该走到裁员那一步吧?”
“说来话长,陈厂长上半年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找到一个德国的大客户,订了特别大一批轴承,等交货那天德国人一检查,发现机械厂生产的次品率居然高达32%,那个德国人一生气不仅没要那批货,还通过临景市政府向机械厂索赔50万违约金。”抿嘴用鼻腔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这不,机械厂一下子垮了。”
唐仁锦显然也知道这件事,补充道:“后来临景市政府想办法把检查合格的产品辗转卖了出去,剩下的不合格轴承扔进了废品回收站,损失一律由机械厂自己承担。”
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范晴雪拧着眉沉思,很多国企职工自诩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劳动态度特别不端正,迟到早退磨洋工的现象屡禁不止,再加上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国民对产品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根本不重视产品质量。
以至于在开放初期,华国的各个国企因为质量问题赔偿给其他国家的违约金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尤其是德国这种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的国家,也许华国的工人们比照图纸制作轴承时,觉得只要在图纸标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但是德国人的要求却是误差越小越好。
所以造成了生产者和订货者不可调和的矛盾。
“幸好咱们厂一直按照你和唐副厂长的严格要求进行生产,精油皂和二合一清洁乳的销售情况依然不错。”许加的目光垂下来,放在文件袋上的手轻轻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