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适的教授,并迅速与该教授取得了联系。
该教授从综合角度考虑了临安的个人条件、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将临安取得的成绩放到自身所在的环境里,了解她的志向与潜力,杨女士给女儿准备的申请材料绝对称得上充分突出,初步套磁衍生为深度套磁,过程相当顺利。该教授甚至表明态度,倘若愿意,不必等到明年秋季,只要面试成功,已经大二的她来年春季便可入学。
比预想中早半年,杨女士高兴之余不免生出了离别的愁绪,临安亦然。
作者有话要说:已在卡文的挣扎中吐血倒地……
让你们久等,已躺倒,来踹吧。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放上来一点,至少证明我在写,你们踹的时候一定会脚下留情的⊙﹏⊙
☆、第65章 .等待过程
与普林斯顿的某教授取得联系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每学期的任课老师都在变,大一一年未能过多接触到学校里的权威老师,临安申请材料里的推荐信是通过相熟的夏老师介绍,间接联系的一位校内大人物。
该人物是国内景观学的一大明星,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回国后在南大创办了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聚集在此人身上的光环多到两只手都数不完,临安清楚记得,曾经借阅过的两本教材也是由他参与编写的。
临安的成绩单和几本证书便是证明学术能力的最有力依据,但是去见这么一位大人物,她或多或少有些紧张。
在研究院办公室找到他时,他正和另一位大人物谈论某个风景区的规划问题。
而这位大人物临安认识。
……王教授。
办公室的采光面充足,亮堂的视野可以将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看得一清二楚。
该人物姓于,临安象征性地敲了敲门,两人的谈话中止,一齐望过来。
临安礼貌地笑:“教授好。”
她讨巧地把姓氏去掉,两位教授都微微挑了挑眉。
临安走进去,目的明确,不耽误工夫:“于教授,我是xx级景观2班的陆临安。”
于教授了然:“哦,夏老师说你找我写推荐信?”
临安点头,递上两张成绩单和两份一等奖学金证书,以及前不久才发下来的三好学生证书。于教授只是随意看了看,看着她问:“为什么想要转学,南大不好么?”
呃,这个问题有点尖锐,要怎么回答呢……
临安瞥一眼默不作声的王教授,总有一种他知道了某人迟早也会知道的感觉。
“南大当然好,我转学是因为一些私人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