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耐心的等上个十天半个月,才能搭到便船。要没个急事也罢,真摊上了要紧事儿,都能把人给急死。
就韩远洋说话的工夫,俩人已经到了码头东面。
东边原是块较为平坦的空地,后来因为码头上来往的渔船多了,小商小贩也跟着多了,就有附近的村民挑着担子拿些自家产的蔬菜过来售卖,偶尔还能看到家禽之类的。到底是县城的郊区,离县里也不算特别远,要是有自行车的话,不过就是半拉小时的工夫。
正因为如此,这边是越来越热闹了。平常倒也罢了,要是逢休息日,每每都能看到骑着自行车的城里人过来采购东西。那些人都喜欢在自行车的后座挂个大筐子,一口气就能买上许多食材,鸡鸭鱼蔬果都买,是这边摆摊的小贩最喜欢的那种顾客。
说来,这还是刘秀红头一次来到这么热闹的地儿,她年幼的时候倒还曾跟着刘父出过海,可那时还没改革开放呢,投机倒把是个大罪,没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将东西摆出来售卖。
等到后来改革开放了,她又已经结婚生子了,最远也就去公社那头的供销社买点儿东西,可没工夫往县里来。
一下子看到这么热闹的集市,可真是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一会儿将目光落在摆满了鱼虾蟹的海鲜摊位上,一会儿又去看卖自家蔬果、家禽的农家摊位,甚至她还看到边角上还有人卖锅碗瓢盆。
就听韩远征道:“这就是个自发的小集市,啥小玩意儿都能在这儿看到。不过真要说的话,也没啥好的,就一些很平常的东西。”
“真要有好的,我也买不起啊。”刘秀红东看看西瞧瞧,感觉这儿真不错,起码比公社供销社柜台里的东西齐全多了。
“也是,我就一直想弄个电视机,没门路。不然弄个自行车也好啊,啧啧,为啥都这么难弄呢。”韩远洋丧气的摇了摇头。
其实,就最近这一两年里,大部分票证就算还没取消,也差不多已经退出市场了。毕竟,市面上有太多太多不要票的东西。
就不说别的,城里人原先买米买油买肉都要票证的,可现在不要票的高价粮连刘秀红他们渔业队所在的公社粮站里都有卖,不过贵了几分钱而已,谁还会纠结粮票问题?
还有肉票,城里每个月就给每人三两肉的指标,够干啥呢?来渔船码头这边的小集市里,只要有钱,鸡鸭鹅随便买,禽蛋也有的是,还有各种刚捞上来的鱼虾蟹。
可惜啊,就算这些都解决了,像韩远洋心心念念的自行车、电视机仍然还是稀罕货,既要相应的票证,还需要自备一些工业券,可有时候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