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算起来是宗室这一代领头的人物了。阳平大长公主一向识时务,也不用担心她急着站队。
皇后对此也比较满意,不说阳平大长公主和曹家如何,苏家本身就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苏家前朝的时候就已经为官好几代,本朝开国那会儿因为是降臣被打压了一阵,但是苏家诗礼传家,几乎每代都有人科举入仕,又有姻亲故旧互相提携,等到了先帝的时候,即便不是什么顶级的家族,在朝野内外都有了说话的分量,因此,在先帝开始看重承庆帝之后,便下旨将苏家二房嫡长女赐婚给了当时还是肃王的承庆帝为王妃。承庆帝登基之后,皇后之父苏牧就主动告老,辞去了户部尚书的位置,顶着个承恩公的爵位在家含饴弄孙,这样反而得了承庆帝的好感,对皇后的兄弟和堂兄弟时有加恩之举。因此,苏家在朝中的实力并没有真正受到多少损失。皇后也听说过苏煜,虽说才七岁,但是却是苏牧亲自启蒙,听说是个很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而且并不傲慢张扬,行事颇有章法,有这样的表兄在一边提点着,对徒景年自然没有坏处。
作者有话要说:
☆、耳熟的名字
哪怕是披着皇室嫡长子,很可能成为太子的光环,但是在人们眼里,徒景年依旧是个刚刚才到开蒙年纪的孩子,徒景年在宫学里表现得并不坏,当然,也没达到那种天才的水准,就是普通的聪明。但是徒景年却表现出了孩子难得的自制力和毅力,让几个原本有些忐忑的先生松了口气。
而过来做伴读的苏煜和曹矩,应该在家里面也是被家人嘱咐过的,看着也不是什么骄纵之人,徒景年对他们并不真的颐指气使,真的当成伺候他的人使唤,毕竟苏煜和曹矩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他的表兄,因此,徒景年对他们很是亲近。他本来就不是什么低情商的人,这会儿跟两个最大不过七八岁的小屁孩套交情,自然是一套一个准,很快三个人就亲亲热热混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了。
而相应的,徒景年也开始更了解朝中的一些事情。之前苏皇后会时不时告诉他一些,但是一般都教的比较含糊,往往就是在教百家姓的时候,告诉他,哪个官员姓赵,家里怎么样云云。而且苏皇后一向摆出了一副不干涉朝政的样子,朝中的事情知道得也不是非常清楚,每年能够见到的外命妇也就那么多,而且一般都是集中起来磕个头,她再酌情按照其家族的官职赏赐就行了。
但是皇后身在后宫,能知道多少事情,内宫与外面不可私通,皇后便是想要见见家人,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说当初皇后生徒景年的时候,平常得趁着三节两寿之类的时候,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