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他的名声,在朝堂上也夸奖了他一番,甚至私底下也说了,这样在其他学问上有着旁人难及天分的,也不能因为过不了科举给埋没了,以后,还是要给这些杂学一些生存空间的。
其实唐宋的时候,科举除了考文章诗词策论之外,明法明算明经之类的都是可以考的,考这些的虽说在仕途上差了一些,但是终究还有上进之阶,那时候又颇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如今,全靠八股取士,终究狭隘了一些,许多在八股上没什么天分的只得一辈子蹉跎了。
徒景年在朝堂上跟一众朝臣争吵了好几天,为着什么祖制之类的东西,纠缠不清,徒景年对祖制其实是挺厌烦的,这年头,各个朝代都是以孝治国,哪怕本朝是赶走了蒙元,得国很正,也不例外。没办法,在这个年代,礼制可以实现以最小的统治成本治国,而礼制的根本,无非就是忠孝二字,有了这两点,一切都好说。
贾赦缘何虽说也做了一些糊涂事,在外面名声也比较糟糕,还能得到满朝大臣的同情,因为他孝顺到了愚孝的地步。而对于大臣而言,什么事情往祖制,礼制上靠,那肯定是没错的。你总不能说,祖宗做错了吧,那是大不孝!
徒景年对此却是毫不客气,祖制上虽说说了以科举取士,但是那时候,也没限定了士子的进身之阶,反而,太祖他老人家唯才是举,便是落魄的秀才,也能当心腹重臣,那时候哪有什么八股,可见,太祖他老人家是胸怀宽广滴,你们在那里曲解太祖的原意,那才是大不敬!
徒景年不是那种没实权的皇帝,何况,增加一项杂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坏处,并不会因此,减少了进士的录取名额,反而给那些考不上进士的人一条全新的出路,因此,受益者也很多。像贾琏这样的,你要是让他去考什么秀才举人,那绝对是抓瞎,他这么大年纪了,连三字经都没办法从头到尾背下来呢!论起算学,便是在这事情上浸淫多年的老手,也不敢说能比得过他。若不是他出身荣国府,早早就捐了个官,又赶上圣人想要考核下面的官员,之前王子腾炙手可热的时候,还帮他铺了路,要不然,他这辈子只能顶个捐来的虚职,哪有展现他天分的机会。
徒景年也不会将这些杂学上的人才一股脑儿送去当官,除了一些跟实务有关系的,徒景年更希望弄出一个大晋的皇家科学院来。当然了,在大晋,还没科学这个词,那就是格物致知,西方早就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自然科学的兴起,徒景年又不是全才,他自个也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好多东西,还得引导这些知识分子自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