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心里有所触动。
把胶皮鞋、腰带、线手套、墨水这些一早被划掉的东西放进背篓里,又在单子上去掉钱票,林冉拎起背篓去了树桌那边。
“谁的两块肥皂?”
“我的我的。”
“一共七毛二,剩八分你收好。”
“谢谢你冉冉。”
“谁的……”
“我的”
“谢谢冉冉”
随着林冉一件件东西往外取,小物件渐渐发完,钱也都一一给回去。
终于到了最后几样东西。
“43码胶皮鞋一双,差一块钱给我。”
“一打线手套,一瓶墨水,这是剩的三毛钱,还你。”
“皮腰带一条,你得再给我两钱并一张券。”
随着这几样东西一一发下去,知青们炸开了锅,“冉冉这你都能买到?”
要知道石景县是工业大县,工人们不缺工业券,可每个县供销社每个月就供应那么些用品,这些她们平时排队抢都抢不到的好东西,林冉进了一趟城就给买到了?
林冉笑盈盈拿出一早准备好的说辞,“这次去找我妈,认识了不少小时候的叔叔阿姨,知道我有需要,就托关系帮我匀出来一双。本来我是不想厚这个脸皮的,但想到咱们知青点的同志们没了这些东西不好过,就都收下了。”
因为以后要常打交道,所以林冉也没像在黑市那样,多收那一块钱,价格都是按供销社的价格收的。
大家自然千恩万谢承了林冉用面子换来东西的人情。
等闲聊过后,林冉回到房里,这才有空把今天一天赚到的钱都拿出来细细数过,边数边记账。
先是知青们捎带东西的钱,知青们捎带的大多是些好买的小物件,加一起也不过十多块钱,算上后来的胶皮鞋、墨水等,一共有三十二块八毛六分,加上一些零散的粮票和工业券。
接着是卖给中山装男人的奶粉钱,两罐不起眼的奶粉,竟然卖到了三十块钱,赶上两双胶皮鞋的价格了,更别说还有各种票证在里,看来中山装是真的疼爱那个女儿,对比林奶奶的所作所为,林冉一边感慨着同人不同命,一边在账本上写下数字。
第17章
记过账后,林冉拿出最后一沓钱,这些钱是她一天走街串巷卖出东西所得,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生意,先从周淑华给的大团结开始数,到卖细粮收到的毛票,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有一百一十三块五毛之多,比知青和中山装加起来的还要多,其中光周淑华一个人就贡献了一半的收入。
今天一天,光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