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会儿,她才明白原来自己跟母亲说的嫁到官员家里做继室的主意并不是最上等的,要是能进了国家机构,那才叫好呢。这样一来,她家里人的奴籍解决起来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不过,这种差事一来是要自己表现好,二来还得要主子推荐。元春?自己都是岌岌可危的,哪里能给她推荐什么好职位呢,再说了,万一她还没到出宫年龄元春就挂了怎么办?要是一条道跟着元春走到底,那也就一路走到奈何桥上了。
所以,得换个主子?
抱琴忙收敛了心思,仔仔细细听着张姑姑的一言半语,看能否从中找到些线索。
过了没两天,又是皇后宫中设宴,请这些秀女们前去,说的是皇后娘娘知道她们每日的辛苦,所以特地设宴款待,也不枉进宫一场。
当然这宴席皇后是不会去的,后妃们也没有一个到场。宴席设在坤宁宫后的一处小偏殿里,秀女两桌,伺候的也是抱琴这些贴身的丫鬟们,宫女倒是只有六个分别站在门口。
宫里的饭食点心等物,都是御膳房做好了之后拿大提篮装好,再拿包袱包上,直到上桌前才能打开。御膳房里光灶头就有不下一百个,每道菜都是三个人负责,一人择菜,一人配料、一人掌勺,还有太监专门记录哪个菜是谁做的,整个御膳房里,除了刀、案板和锅,剩下几乎都是银器,还有专门的太监盯着这银器变不变色,整个御膳房的下人加起来,比整个荣府的人都要多。
直到亲眼见了这样的宫规,抱琴才知道王嬷嬷所谓的“一点心思都不能起,一步路都不能走错”是个什么意思。起了心思你也做不到,做了也会被抓到,至于抓到了,那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虽然王嬷嬷没提皇后赐宴的事,但是抱琴还是觉得这无非又是一场试探,说不准就是那站在门口的宫女,或许是殿内看管灯火的太监,也有可能是端着提盒等在一边的太监,指不定哪个就是专门来考察秀女品行的。
因此抱琴是十分谨慎,又将王嬷嬷的话回忆了一遍,再加上这些天新学的规矩,这才小心翼翼的给元春夹起菜来。
这日子过的太难受了,不过看到秀女和丫鬟头上此起彼伏的小字,“想吃肉,不能吃”、“想吃鱼,啊,有味”,又或者什么“吃不饱啊吃不饱”之类的话,心情好了许多,勉强咱也算有个吐槽可以看么。
吃完饭,大家感谢了皇后娘娘的赏赐,这才由管事的太监又带回了景阳宫。
在宫里已经住了快一个月了,元春跟同屋秀眀熟了不少,比如秀眀说了她父亲是江南一带的巡抚,元春也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