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期待。尤其,教授年纪不小了,似乎到了该有小教授的时候了,她自然要“扶贫”扶到底,让肖子校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就在余之遇憧憬未来时,出差归来的肖子校说:“汉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或许是sars回来了。”然后把家中常备的口罩找出来,“外出戴上,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余之遇刚上小学,她没有印象那时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也不记得当时有没有人戴口罩了。但肖子校的医学敏感性她丝毫不质疑,外出时乖乖戴上口罩,还不忘提醒家人朋友。
元旦过后一周,不明原因肺炎被初步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汉城部分医院陆续收治的感染了该病毒的患者有同一家海鲜市场的暴露史。
春节前三天,该病毒被确认“人传人”。
除夕前一天,汉城封城,交通被切断后,那里成了一座孤城。
但孤城并不孤独。
在之后漫长的76天轨迹暂停中,诞生了一种名为“驰援汉城”的感动。
除了各省一支支由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还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一切生活物资,都在源源不断送去汉城。
在汉城“封城”的时间里,包括肖子校、余之遇等的14亿中国人民以极为厚重的方式书写了一段抗疫斗争史。
连告别都没来得及,肖子校便进驻到了南城中医方航医院,带领他的团队全力保障制剂供应。由于很多医护人员都抽调去汉城了,人手极为紧缺,每两名药剂师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最忙的一次,肖子校连续18个小时没有进食,每分钟零误差地为四名患者配备药品,他团队的10个人,保障着2000名患者的药品配备工作。
人手不够,团队成员就连轴转,药品不够,他就给校谨行打电话。从进舱前的第一通电话,他说:“我不知道这药最终由谁来买单,或许是万阳自己,但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要给我保证供应。”
到后来中医药治疗效果显着,全面介入,以及出了中医药防治方后,校谨行已经停了万阳所有的生产线,只供方舱医院。
校家和肖家的三名中医人,八十六岁的肖外公,中医师肖瑾瑜,药师肖子校,全部披挂上阵,为生命逆行。后方的校明理坐阵公司,校谨行则在外围负责物资的采购。除了药品,他动用集团之力几乎是能采购到什么就采什么,一部分送进方舱医院给肖子校,一部分驰援汉城。
然而,明明连国外的华人都在自发采购口罩空运回国,国内的医疗物资依旧紧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