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轻重,怎的就不能等几日,这万一让小王爷心里存了疑虑恼怒,那是玩的吗?
及至进来,见李嬷嬷和汤嬷嬷陪在元媛身边,仍以一道珠帘挡着,他方微微放心。先拜见了元媛,元媛便让他在一边坐下。
芳龄早回内房回避了,这里小九儿却不甘心,虽退了出来,却跑到窗根下偷听。
元媛便问苏以道:“这几日粮食打的如何?”
苏以一听见问这个,立刻精神抖擞起来,满面都是笑容的道:“姑娘放宽心,有小王爷在呢,别人到最后也没能捣得了鬼,就是粮食长的太好,人手有些不足,我已从各处村子里临时抽了些人来帮忙,许诺多给他们钱,重利之下,那些人莫不尽心尽力。如今已收了大半,再有几天,剩下的就该收完了,我暗地里算了算,不要说一亩二石,如今每亩地最少也是打了二石还余着几斗米呢,最多的都快能打三石粮食了,实在是今年风调雨顺,又有了水渠,所以比往年的年成都好。听说江南那里发大水,北边儿又旱了,朝廷正在高价征集米粮,小王爷说要把这些米粮都低价卖给朝廷,以解灾民们于水火之中。”
元媛点头微笑,心想萧云轩富贵之极,竟能体恤百姓,真是十分难得了。脑海中浮现对方温文笑着的帅气面孔,脸上就有些发热,忙收摄了心神,淡淡道:“如此甚好,小王爷悲天悯人心系灾民,为朝廷分忧,也不枉大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打下这些粮食,算是大功德了。”
因又扯了几句闲话,方把话头转到正题上,问苏以道:“我听说你和芳龄的父母交情不错,因此想问你一句,她爹娘对自己闺女的婚事,可有什么主意吗?”
苏以愣了一下,不明白元媛为何如此问,喝了一口茶,微微沉吟了一下方道:“回姑娘的话,芳龄的爷爷在世时,于周易相面上极精通的,老人家不止一次说过自己这个孙女儿不能早早论及婚嫁,不然和她的命格不对,需要十八岁以后方能嫁人。因此他家便把孩子卖了五年的契约,预备到时赎出来再找人家的。不知姑娘为什么想起问这个?”
元媛笑道:“是这样的,小王爷昨儿来找我,说他身边的小九儿看上了芳龄,想求个亲,虽没明说,但我忖度着应该是要明媒正娶做正妻的。你大概也知道小九儿是什么人,我昨儿也试探了芳龄的意思,她大概也是愿意的,小九儿那边的婚姻小王爷就做得了主,现在就看芳龄父母那边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