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
“你……”
“小豫儿,嘘,我们听会儿戏好不好,这里有一段,你听听净角的唱腔。”
安禄山已经登场,箭衣毡帽,一个转场:“自家安禄山,营州柳城人也。俺母亲阿史德,求子轧荦山中,归家生俺,因名禄山。那时光满帐房,鸟兽尽都鸣窜。后随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在节度使张守珪帐下投军。他道我生有异相,养为义子。授我讨击使之职,去征讨奚契丹……”
我坐在他的身侧,看到他的右手搁在椅子的扶手上,手指修长洁白如玉,食指微微地弯曲起来,在扶手上随着节拍轻轻地敲,一下又一下。
仿佛敲在我的心上。
扑通,扑通。
空荡荡的舞台上,几千年的浩荡沧桑,数代人的悲欢离合,一个转场,一个夜奔,戏中已经数十载已白驹过隙而去。
台下看戏的我们,依旧年岁漫长。
一折戏看完。
一个年轻的男生从场边跑过来,身上还穿着淡青色戏服,立在我们面前,神色颇为尊敬:“斯先生,难得见您,怎地今日有空过来?”
斯成对他点了点头:“嗯。”
那男生又说:“桂兰姐后台净面去了,您今晚可有想听的折子?”
斯成说:“你们忙,不用麻烦,我一会儿便走。”
那男生客气地道:“那您坐,有什么吩咐叫我。”
舞台恢复了安静,斯成熟门熟路,带我往后面走,原来后院别有洞天,是一方雅致的露天院落。
我们坐在廊下的椅子上。
斯成说:“我怕你觉得枯燥。”
我摇头:“不会。”
斯成笑了笑:“你还太小。”
我抬头望了他一眼,目光坦荡:“时间很快的。”
斯成手指了指对面:“小豫儿,你看,这堵墙,已经有百年的历史。”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到爬满藤蔓的红砖,在夜风中爬山虎的叶子翻滚而过,有粼粼的亮光。
斯成说:“银山集团去年已经买下了这片地,连同后面的一个木材厂,打算改建成一个商用休闲中心,预计年底动工,最近我在经办合同。”
我轻轻啊了一声:“那这个剧院怎么办?”
斯成寻常口气:“他们不过是借住一个本地粤剧团的场地,在本埠,这里早已是亏本多年的经营。”
我问:“他们知道吗?”
斯成摇摇头。
“政府近年来不是号称要大力扶持艺术文化发展?”
“这一带是旧城区,偏偏地段极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