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间里 ,开始询问一些事情。
而管事此时亦是有些紧张,杨云清问什么,他都一股脑的回答出来,神色十分激动。
“学规可是一同连书本笔墨纸砚发下去了?”杨云清坐下之后询问道。
“嗯,都发下去了,小人想着他们不认字,还专门找人把紧要的那几条念给他们听呢!”
这里的学规大多数都是杨云清根据现代他自己上学时的规定制定出来的,这样也是好管理一些。
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古代,六七岁的孩子比起现代的孩子,可是懂事多了,大多数都已经懂得给家里大人干活跑腿了。
他们来这里免费读书认字,也自然不会出现向现代那样会哭闹的现象,当然以后犯了规定的情况肯定也会很少。
杨云清他让这些孩子来这边免费读书,自然也不会把他们培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古代可不比现代,这里的大多数学生以后都不会走上读书科举的这条路,他们到底还是要出去自己谋生。
所以杨云清当初在信里特地交代海伯,到时候学院这边不必请人专门过去打扫,到时候这些活全都分给那些学生们。
因为学生的年龄并没有要求,所以来报名的有六七岁也有十一二岁的,至于成年的学生,杨云清这边自然也是收的。
到时候,年龄大的就多干一点,年龄小的就少干一点,就像现代的值日一样,每人轮流分配一点活计,散学以后留下打扫。
杨云清他本来建这几所学院也不过就是想让这些学生学会认字算数,以后多一条出路而已,但是他也想过,若是里面真的有学生有读书天赋的,自然也不能埋没,杨云清自然也会为这些人专门请教读书科举的夫子来。
但是升米恩斗米仇,杨云清免费供着他们读书,长此以往下去,有很大可能会让这些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理所应当的思想。
有许多读书人那可是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的,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这些学生一直考不上接着考,难道还要杨云清一直供着他们吗?而且若是杨云清一直供着他们,那么估计到时候全县城的读书人都得到杨云清这里让他供着了。
因而杨云清便也提前制定了规矩,以后读书读的好的,杨云清自然回去帮忙请专门教读书科举的夫子来,束脩这个便不用他们操心了。
这个时候,要知道在大周朝,每年的束脩可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呢!夫子可不是谁都能请的起的。
但是在这之后的笔墨纸砚这些,都得他们自己出钱去买,或者是帮忙抄书去换钱或者是换纸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