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来报名的读书人还是挺多的,可以说的上是十分积极了。
找夫子的时候情况也是写的很清楚了,不需要教学生那些四书五经的东西,只需要教他们最基本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就行,主要是让这些学生认字明理,其次就是让他们学会算数了,这些要求是一点都不高。
要求不高,但是银子可给的不少,一年足有三十两银子,这个在祁县这边可以说非常高了,更别说逢年过节的礼品什么的,这边学院也是照常送的。
这样又清闲又体面的工作上哪找去?这也不怪有不少的读书人都来报名了。
不过虽然这边对夫子的要求不高,但是不管怎样,也都是需要考核一番的,以防里面真的有水平极差来滥竽充数的人。
再者,读书人虽然也是要学算数的,但是真正精通的却没几个,说不定他们的算数水平都比不上一个有点经验的账房呢。
考虑到这个,杨云清当初便在信里交代海伯,让他安排人去招夫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人弄一个考核,从中也筛选一二。
海伯当初考核的卷子是去请求自家少爷的老师张夫子帮忙出题的。张夫子自是没有推辞就答应了。杨云清本就是他的得意弟子,再加上现在做的这事更是一件善事,他岂有不帮忙的道理。
想到这,杨云清便又问道:“这十位夫子可是已经通过考核了吗?”
“这十位都是已经通过的,正因通过了咱们这边才和他们签订了契书。”管事回道。
“哪日开课?”
“咱们学院是打算后日开课的,那些来报名的笔墨纸砚还有书籍也都在发了。不过城东边的那个学院倒是已经开课了,好像是昨日开始的。”管事回道。
杨云清听了,也来了兴趣,接下来和这个管事交代了几句话后,便带着来福坐着马车去了城东边的那座学院去了。
城东边的那座学院一来动工早,二来当初那处的管事的早早的就开始招学生了,因而等学院建成的时候,其它几处学院还在招学生的时候,他们这边已经全部都准备好,就等着开课了。
杨云清去的时候,正好是在上课。见状杨云清也没有进去打扰,他就站在窗户外面,随意的朝里面望了望,然后听了一下里面夫子讲课的内容。
因为招的学生虽然年龄有点差别,但是几乎全部都是零基础不识字的,因而也不用管每个人进度不同需要单独授课这事了,夫子尽管可以所有学生一齐教导。
一是因为这是刚开课没有多久,二也是当初签契书的时候说好若是学生交的好,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