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打听出这些无疑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王向松这样的农家子,没点门路是很难打听到了,这样就容易比起那些拿到消息,考试的时候有意投考官所好的考生吃亏了一些。
而杨云清把他搜集到的资料送过去,便很能弥补这一不足,让王向松也可以有所针对地练习。而除此之外,杨云清还送去了一些相当于后世王后雄的历年考生试卷总编的这类“辅导资料”,这些对于京城士子是很容易几乎是走点门路就能找到的,但是对于身处祁县的王向松却是不容易了,杨云清此举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之后王向松会试上也考中了贡士,而考中了会试在殿试上基本都是不会黜落的,王向松殿试虽然名次靠后,三甲末尾,但是也大小是个进士,能有授官的资格了。
而王向松授官的那段时间,正巧杨云清在边关,王向松也没想那这事去打扰杨云清,让他帮忙运作,所以之后王向松便被外放到了一个小地方做了知县,杨云清还是从边关回京之后才知道。不过王向松还是有些能力的,外放几年后也做出了一番政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也很是被上峰嘉奖了一番,因为之后在官职交接上耽误了大半年,这才到现在才回京述职。
杨云清想的是,王向松此番做出了些功绩,等调任的时候他倒是可以为他谋划一番,调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王向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杨云清才肯为他谋划。而朝中这样的事情也不罕见,不少高官贵族的子弟初次外派,都是靠着家族帮忙谋划一番,然后外派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然后“镀金”回来再在京城谋个官,那些没有任何关系的,自然就只能被派到一些经济弱一点偏僻一点的小地方了。
而楚嘉泽他是比王向松早三年考上进士。楚嘉泽与王向松不同,他不是农家子而是书香世家,家族在朝为官的叔伯也不在少数,这底蕴便就比王向松这样的农家子足一些。而且楚嘉泽也是有些天赋的,只不过当年有杨云清这个珠玉在前,所以他才显得不那么出色,而后大概是因为年纪小了,积累不够,然后而已有些发挥不好,才名落孙山的。
而在之后三年,他很是闭门苦读了一番,再加上家中又有曾经考中过进士的长辈教授指导,杨云清送给王向松的资料也有他一份,之后楚嘉泽考上了进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也算是厚积薄发了。而且楚嘉泽的名次也还不错,在二甲中间的位置,之后靠着家族谋划,初次外放便去了一个不错的地方做了知县。
那边府城的知府与楚家也有些交情,对楚嘉泽很是照拂了一番,之后又是调任到了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