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地说道:“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拥有自己的探测器,聆听到宇宙的天籁之音呢?”
此时意气风发的少年们,终将褪去稚嫩,去追寻他们的梦想。
他们也许不会想到,就在十多年后,华国就将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将实施自主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
在这个浪漫的国度,今天的神话,将变为明天的现实。
紧随其后的同学,既有说讲宇宙大爆炸的,也有讲集成电路的,还有讲信息高速公路的……各种前沿的观点碰撞,思想的火花四溅,燕大兼容并包、独立开放的精神与气质展现无遗。
最后一个登场的是宁蔓华,因为最近研读了很多与课题组相关的文献,她决定与同学们分享noboa技术可能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带来的革新。当然,她讲的都是公开文献资料,并不涉及保密内容。
“noboa技术最早出现在米国的通讯、汽车等领域,近年来,它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被人们看好。如果我们能把它应用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上,带来的将不是渐进的技术革新,而是一次跨越式发展……”
宁蔓华一边介绍着,一边随意地拿起一根粉笔,掰成两半,就在黑板上写起了板书。冰冷的公式和数字在她笔下仿佛有了生命,徐徐流淌着。
站在讲台旁,袁教授赞赏地看着她,频频点头。
这个学期还没开学时,袁教授就听说了宁蔓华的名字。开学后这两个月,她的名声就更大了,连校长都嘱咐大家要好好栽培她。
大一下学期的热学课,其实只是基础课程,对于宁蔓华现在的水平来说,有点过于简单了。不过,袁教授观察到,宁蔓华在他的课上始终不骄不躁,学习态度很端正。她身上的那股韧劲,让他对这个小姑娘的未来充满期待。
对于宁蔓华深入浅出的讲解,一开始大家还能跟得上,不少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她,还认真地记起了笔记。
但是,随着难度的逐渐增加,除了袁教授和宋泽等几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外,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跟得上了,连笔记都写不下去了……
“诶,为什么温度低于-54c,功耗可以降低20%?”有人在台下悄声讨论。
“别问,问就是不知道……我还想问那个抗过载能力为什么会提升?”旁边的同学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同学们心中百味杂陈:明明我才是高考考上燕大的,如今却被一个舞蹈特长生吊打,这大概就是世界的参差吧?
坐在台下,沈星宇情不自禁地追逐着台上那个耀眼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