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里稍微有些不爽,这样以来,岂不是赵水生赚的钱多了?
她可不想靠这人养活。
赵水生道:“你如果去抄书,肯定也能赚不少钱,而如果让我去绣花,那就是要头疼了。”
这是安慰她?李梨花奇怪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上辈子,他什么时候跟自己说过这样暖人心的话?
他的那些话,都是给他的那些‘爱妃’们了吧。
果然是成了赵水生,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吗?
李梨花不去想这个问题了,说道:“老是住客栈也不是办法,看这镇上是不是能租个屋子,总比住客栈省钱一些。”
天天住客栈,至少是二十文钱,现在赚二十文容易吗?
“现在咱们手头上的钱不够,等过几天了,才能找房子。”赵水生想着,找好了房子,就是被赵家的人给赶走,也不怕没有地方住了。
这寻常老百姓分家,无非也就是为了家产,如果他们不要了,那就说明都不怕了。
但是,一开始,绝对不能什么都不要,那样会让那些人得寸进尺,这一点儿赵水生还是想到了。
就这样,他们又忙碌了五天,李梨花趁着这五天,呆在客栈里,做了一个比较大的绣品,直接赚了五百文钱,绣铺老板很是满意,决定把大件的绣品拿给这个李家妹子,如果这个绣品做好了,除开成本钱,她能赚十几两银子呢。
李梨花也跟绣铺老板打听,这附近有没有租房子的。
绣铺老板这一段时间,也算是大概了解了这两口子是个啥情况。
这年头,偏心眼的父母多的是,听说她家那口子是老二,不上不下的,肯定是不被父母喜欢。
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还真是。
绣铺老板说道:“这你算是问对人了,我知道有一家,正好有房子要租出去,价格也不贵,一个月是一百文,不过得先交三个月的房租,你要是乐意,啥时候我带着你们去看看。”
有了房子,以后就是抄书,也有地方了,而且在租的房子里,她也可以抄书了,幸亏这个镇子上读书人不多,且字写的好的人也少。
听说,这个镇上,好几十年都没有出过秀才了,李梨花的爹当了老童生也当了那么多年,可想而知,这边教书的人的水平不怎么样。
想当年,大夏朝科举,一个国家,三年才取三百名进士。整个大夏朝读书的人都有好几十万人,参加春闱的,每一届都有几千人,从几千人里取三百人,也就是大概十个里面取一个,能考中,那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他们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