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田夫人对这样的人家打心眼里不会真心实意,明显的是有动机的。
不过目前在外人看来,这尚书府和他们田家来往,那是他们田家高攀了,可是内里谁不知道?
这位吏部尚书年岁也大了,前不久还病了一场,差点就要致仕了,谁知道又好了。
可是,毕竟年纪大了,又能撑上几年呢?
而尚书府里,“我那几个远房表兄,没有一个读书读成进士的,如今也就是靠他们爹的身份,谋了一些不轻不重的官,以后没有了尚书大人的庇佑,恐怕是很难成事儿。”田夫人说道。
李梨花问道:“我知道吏部尚书大人原来是二甲传胪,他不是有好几个儿子吗?难道都没有一个功名的?”
田夫人说道:“可不就是那样,人家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位陆尚书有四五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考上秀才的,直接是有了差事上的,所以要不然这陆尚书为什么这把年纪了还在尚书的位置上不下来,还不就是怕自己下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后就没有了靠山了?”
李梨花说道:“虽然如此说,可是这京城里,哪一个没有几个姻亲关系,就是陆尚书不在官场上了,他那几个儿子的岳家或者母家,难道都一点儿助力也没有?”
就陆尚书的门第,他的儿子不可能是娶平民之女,肯定是地位相当的人家,这样,不就是有了关系人脉了吗?
“到底不如亲老子更可靠一些,那些人难道没有自己的亲儿子?有什么好事儿当然要先顾着自己的孩子,才能说别的,说不得,以后你们家老爷还能被陆尚书看上呢。”
李梨花笑道:“还是算了吧,提携不提携的,我们家老爷才到吏部多久,怎么着也轮不到他。”
李梨花知道田夫人的意思,到时候这位陆尚书要是致仕了,那么就极有可能会推荐人顶替他的位置,赵水生是吏部侍郎,也极有可能当上吏部尚书。
可是如果提携了,那么在外人看来,这陆尚书就是对赵水生有知遇之恩,那么到时候就得对陆尚书的子孙们照顾。
这么多人要照顾,哪里照顾的过来?
赵水生从进了吏部后,就没有表现对陆尚书的亲近的意思,反而是另外一个侍郎,对陆尚书很亲近,既然这样,赵水生更是没有必要了。
大家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最好了。
陆家一大家子的人,品行如何他们都不知道,干什么为了要往上升,就把以后几十年的有可能的麻烦给揽上身呢?
这样亏本的买卖,赵水生是不可能做的了。
李梨花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