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被判为斩首,他家里的人也没有逃脱,跟二皇子的外家一样,男丁一个不留,女眷没入贱籍。
而二皇子本人则被圈禁起来,一辈子都不准出来,二皇子连王妃都还没有娶,却在外家的怂恿下,干出了这种事儿,另外几个皇子的外家都有些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家也被卷进去了。
赵夫人带着令牌去找救兵的事儿,也被人传开了。
虽然有些卫道士说赵夫人这样的行为是失了妇德,女子就该在家里好好的呆着。
可是还是很多人对赵夫人的行为表示了赞赏,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赵夫人,这京城说不定就改天换地了,不知道有更多的人家要遭殃,京城的百姓说不定也会被兵乱所祸害了!
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宫里人的态度最重要,这不,很快,皇宫就来赵府传了旨意,封了赵夫人李梨花为一品国夫人,也是为了奖赏赵夫人在这次的事件中做出的贡献。
而且,很快的,宫里的太后和皇后也分别见了李梨花,太后也听了外面人说赵夫人的话,不过太后对那些迂夫子说的话嗤之以鼻,说道:“刀都驾到脖子上了,还谈什么妇德?这些人,一辈子只会死读书,对老百姓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哀家看这些人,要是有赵夫人一半的忠勇,哀家都要为朝廷赶到幸运了。”
这些个迂夫子,自己办不到的事儿,赵夫人办到了,就说这些酸话,简直是岂有此理!
女人难道就不能做这些事儿?那可真是笑话了,他们看不到赵夫人对他们皇家的功劳,真的到了危难的时候,也指望不上他们!
太后对李梨花说道:“你做的很好,哀家很是欣慰,咱们大周还有你这样一个夫人,哀家和皇帝这次能脱困,你功不可没!”封一个国夫人,也不为过。
李梨花说道:“太后夸赞,臣妇也不过是听了臣妇家的老爷的话,臣妇自己倒是没有什么主意的。”
“赵夫人太过谦虚,就算是你听得是赵大人的话,可是能够独自去西郊大营,这份勇气,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太后这样都说了,李梨花就不再说什么。
同样的,皇后这边也夸赞了李梨花,并且赏了很多宝物。
而赵水生,因为带了神医治好了皇上的病,还在这次动乱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没有另外赏赐,只不过吏部尚书陆尚书的官位没有了,就让赵水生当了吏部尚书,成了大周朝最年轻的尚书。官至二品。
大家都在说,赵大人官至内阁是早晚的事儿,现在不过是他年纪还不算大,所以先当这个吏部尚书,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