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成了储君,娘家要历经一连串的被刁难和打击算是汉室的特色了,西汉和东汉的无数次例子早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阶段,是皇帝最为喜怒无常的时刻,他们需要进行忍耐,只要这段时间过去,该获得的补偿是一点都不会少,甚至可以说皇后娘家还会获得诸多的好处,其中包括产生不止一个侯爵。
那是皇帝在冷静下来之后,哪怕自己不愿意干,也要做出来让天下人认为自己不是薄凉之辈的做法,与真实想法和感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刘彦是感觉自己的权力遭受窥视了吗?讲真话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点罢了。他在干的无法就是一名皇帝在做的事情,就算是最为昏庸的皇帝,只要是诸夏的皇帝,这么一道程序是绝对少不了的。
“国丈和两位国舅的赏赐,可备妥了?”
“回陛下,已经备妥。”
“择日颁诏罢!”
“诺!”
那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对国丈进行封侯,食邑还不会低于三千户。
要是吝啬一些的皇帝却不会对国舅封侯,一般就只是封君,意思意思给个五百户左右的食邑。
刘彦只是按照传统,给了该给的爵位和待遇,算是酬谢崔氏培养了崔婉,然后崔婉为汉帝国生育了一名继承人,还是与真实想法不会有半点关系,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朝臣或许会对皇帝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有思考,百姓却只会观看皇后娘家是什么待遇,一旦皇帝对皇后娘家吝啬,百姓就会觉得皇帝都能对皇后的娘家吝啬对别人很难大方。
付出了努力就希望能够得到匹配的回报,没人会愿意给吝啬的人干活,尤其那个人是皇帝。
“封侯之后,两位国舅皆会前往西线战场,陛下是否要先行接见?”
“见。”
蔡优感觉近一段时间的日子着实是有些不好过,不是来自于皇帝的压力,是身为侍中本身的压力。
在汉室,侍中是皇帝的近臣,既要担负起政务,也要处理好皇帝的私事,通常还要作为对外的门面。
所谓的门面,无非就是侍中担任皇帝的“传声筒”,可不是那种有什么事就瞎叫嚷的那种,是用一些作为和日常表情向外传达信号,那么就牵扯到一些演技问题,成了不但要有能力还要有演帝的本领,才能当好这个侍中的本事。
要是有正儿八经的大长秋,侍中的压力会被分散一些,关键是现在的汉帝国没有任用宦官,就是有大长秋也只是处理后宫事务,基本没有向外臣传达意图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