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今天这样的气氛中方常庆却怎么也板不起脸。
随即方常庆向李鸿过透露了一下永平县这次童生考试的总体消息,一共有三个人中了,李鸿过是十六名,张子鸣是五十七名,还有一个叫孟思朝的是九十四名。
方常庆摸着胡子说道:“好好努力,等你下一科考中了秀才之后,就能去州学里求学了,到时候你也才十八岁而已,非常有希望能考上进士!可惜今科你们这三个新进的童生都不能下场考试,不然积累一下经验也是极好的。”
按照大秦朝的规定,外县的学子们,从蒙童到考中秀才之前都只能在县学里念书,待到考中秀才之后才能到州府求学。要想要在童生的阶段就到州府之中求学,除非是家里有极硬的关系,所以张家众人才会为了张子鸣能去州学念书如此兴奋。
李鸿过微笑着应了,只是他比方常庆乐观,他心中知道,他们这一拨人不用像其他人一样苦等三年才能第一次参与秀才考试,到年底的时候就能加开一届恩科了,他们到时候便能参加应试,他要好好努力学习,在年底的时候一定考上秀才,进入州学去学习。
李鸿过心中也暗暗警惕,张子鸣也如前世一般考上了童生,不出所料的话他不久之后就能罕见地以童生的身份进入州学去学习了,州学里面的大儒知识更加丰富,不能被他在学问上甩开。
孟思朝也如前世一般考上了童生,而他这个人不可小觑,日后也考中了同进士,且此人品性不错,家中人口也简单,年纪和大姐也差不多,倒也是一个良配。自己不如多多和他拉近一下关系,如果能给他和大姐牵牵红线就好了。
只是自己不能再如考童生之前那么高看自己了,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他心中自信满满,觉得经义、算学和农学都应该差不多能得满分,而赋税和刑律一门最多也只会扣掉十分以内,考个390分以上是妥妥的,怎么也能考进全郡的前十名,没有想到成绩下来之后却只有378分,与自己所思所想相距甚远。
如果考秀才的时候再这么轻敌大意,就不一定能考得中了,没有成为秀才,他就没有资本和张家抗衡,自己的两个姐姐有张家的人压着就不可能嫁得太好,最多也就是嫁给乡间富户或者是城中富商,很难会有读书人会冒着和张家交恶的风险娶姐姐的。
但是如果考上了秀才,他就与张铭阳一样是秀才了,且他还比张铭阳年轻这么多岁,谁更有前途、更有潜力岂不是一目了然?到时候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选的。
至于张家会不会使出什么手段膈应自己家人,妨碍两个姐姐的婚事?这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