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子弟即便是无法考中童生,无法在科举道路上出头,至少也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也足以明白事理,不会被官府和地方官员轻易的蒙蔽了。
一代人是这样,再往后几代呢?沈相拿出小册子来翻阅到前面,看着自己的师祖在上面记录的那些太祖雄心勃勃的壮语,预言大秦三百年后必将人人都明理,能够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出现他所期盼的市民社会,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文化。
可是现在呢?三百年早已过去,四百年都已经有了,大秦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好多两家子弟在县学之中识文断字,可是回乡种地后经久不用那些知识,又再次变成文盲的不少。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危害,只要他们还有一个良民的身份,总会存着一份心思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念书,利用科举拼一个仕途的。
沈相觉得最大的隐患在于大秦的奴婢制度。那些入了贱籍的人,他们的子女是没有资格进官学的,也无法得到免费教育的机会,生生世世只能给人做奴仆,整日伺候别人,温饱尚不能足,怎么可能开启心智,出现市民社会呢?
更可怕的是,四百年来,随着奴婢制度、贱籍制度的恢复,这部分人群的比例竟然是越来越高了!这还有天理吗?不解决这个问题,永远是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市民社会,永远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公民的。
想到此处,沈相再次感叹一声,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加在那个小本之上。虽然沈相找准了症结所在,可是他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他不可能像当初的太祖那样直接宣布废除大秦的奴婢制度和大秦的贱籍制度,只能迂回式地将减少奴籍人员这件事纳入吏部的年度考核之中,盼望着能通过这样小小的改变来逐步改变大秦的现状,使更多的良民出现,使更多的人觉醒成为公民。
然而,想法是好的,下面的人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沈相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
吏部的这个指标一下去之后,参加今年考核的地方官员们当然要趁着年末赶紧冲一冲指标数啦,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今后五年去向的大事,等闲放松不得。
于是,官员们纷纷不顾实际,一拍脑袋就制定出来了今年减少贱籍人员的人数。你这个县敢减少三成,我就敢减少五成,他甚至更狠,直接就给减了七八成!
而这些名额分配到各个乡绅世家中的时候,他们也只得狠心将那些人赶出门去了,这可是官老爷定下来的,还能有什么办法?
良心好一点儿的乡绅人家,对于打发出去的奴仆还是好好对待的,起码给他们一点儿银子和田地,让他们真正地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