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了买卖奴仆的路数。虽然对这事很反感,但是既然都在这时代了,入乡随俗,矫情只会害了自己。
张嬷嬷这回保准没好果子吃了,自己也得为自己以后的“班底”动动脑子了。府里的人肯定不能再用,还是得想法从外面找。
买也好,雇帮佣也好,反正就是不能用家里的人!
新居落定,整个过程都异常顺利。毕家眼下在风口浪尖上,也不敢过来寻晦气。
将宅子收拾妥当后,向氏便下了名帖,邀请了京中一些姐妹过来。向氏的事被传播开后,得到了许多闺中女子和妇人的同情。因此这帖子一下,许多人都带着礼物过来。
向氏便拉着左玉,向京中的这些贵妇介绍。一听是敢为向氏出头的左玉,这些京中贵妇便纷纷夸赞,纷纷相互换了名帖,让左玉没事也过去串串门子。
左玉到了这会儿才明白公主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向氏虽已是下堂妇,但毕竟曾是毕家儿媳,还是靖国公唯一留存的血脉,其人脉也是非常广的。自己帮了向氏,她现在投桃报李,将京中这些贵妇介绍给自己,将来若是有个什么事也好有求助的门路。
吃完这顿“新生”宴席,左家也来了人。也不知跟公主说了什么,公主便让她回去了。
而就在她回家那天,她君子之名已传遍了整个京城贵妇圈。
小小年纪,进退有度。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行事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时间,京中与镇国公门第相配的夫人都在暗暗琢磨着左玉的年岁。
13了,现在就能下帖去说亲了吧?若是能到自己来当媳妇,那就是福气!
左玉不知这些人想得这么远,她与长公主告别后,坐着公主府的马车回到家时,受到了热烈欢迎。
真·热烈欢迎。
家里有头有脸的管事、嬷嬷都站在大门口,等她回来。
她不明原因,但心里却格外警惕。这些日子在公主府那儿刷够了经验,得到了一堆物资不说,空间还增加了一倍,这让她有些得意忘形,觉得自己特别厉害。
可当她走下马车,看着这阵势,所有的得意瞬间消失。
在这个家,无人可庇她,还不是得意的时候。
她肃着脸,赏了公主府的车夫后,走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