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侄女,怕弟媳妇生着病照顾不好秀儿,难养好身子,弟弟也就更累,从小就把绣儿抱过来养。这是绣儿懂事时听自己娘说的。
从绣儿懂事起,基本上是在自己姑姑家,只有过年过节或者隔一段时间绣儿才会回自己家,在绣儿的心中自己家和姑姑家那都是一样。绣儿从小漂亮可爱,你不让做的的事坚决不歪缠着去做,但她会用那双大大的湿漉漉的杏眼瞅着你,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可怜有多可怜。无论绣儿的姑姑家还是自己家里就这一个姑娘,你说会不会答应她?
其实这也是绣儿的小聪明。她从小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但是她谁也没告诉,包括她最亲近的娘和姑姑,小时候是想多得些麦芽糖,长大后是不好意思说了,即使她不会因为不好意思就不用。绣儿从小没受过委屈,家里的人都宠着她。绣儿的嫂子们做好吃的不会忘了她,每年总会有人给她扯布做件衣服,买头花戴,在村子里这是件很奢侈的事。很多人的衣服总是哥哥穿完弟弟穿,姐姐穿完妹妹穿,补丁上落补丁。
其实他嫂子们几乎是把绣当女儿来疼。虽说爹娘去世了,心里想想挺难受的,但在六年守孝期间是真不少人疼绣儿。
绣儿自己家里和姑家里条件在村里那是头一个。绣姑姑家有二百亩良田,一个铺子,绣儿的姑姑是谁结了婚就把谁分出去,分出去的带六十亩地。直到绣儿的三表哥成亲后,绣姑姑手里有二十亩地,一个铺子。于是王可海和王张氏一商量把铺子给大儿子管,各个儿子年底分点钱,把剩下的地佃出去,吃租子,在农忙时给儿子照顾家里。
虽然村里有人说有老的在不分家,但王可海不在乎。绣儿家里也有一百六十多亩的地,两个哥哥在爹娘去世后把地平分,老宅子给了大哥,毕竟大哥是长子,其实老宅子也是青砖大瓦房。绣儿觉得她现在的日子是很好的,对成亲有点抵触,担心。看着村里成了亲的小媳妇伺候公公婆婆,管孩子,上地干活,对这样的生活,绣儿其实有点怕。
绣儿从小没干过地里的活,你说绣儿是什么感受?一阵开门声,绣知道那是姑父从隔壁王大叔家回来了。不知不觉的洗脚水都凉了,绣儿把水倒掉,吹了灯,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其实王可海今天没去王大叔家。他去打听王成去了。要说王可海这人还真逗,他拿了两块破木头就去了王木匠王成家。到了那是拿着这做家具的名头在那里和忙着的王成是一个劲的说,幸亏人家王成也有耐心也仔细听了,不然早就不搭理他了,当然那也就听不出王可海话里的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