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菜,晚上杨海燕让范婶掌厨。做了一条红烧鱼、五花肉炒土豆、番茄蛋花汤,再配上自己做的泡菜,主食是糙米和番薯。看范婶熟练的动作,还有那倒油的量,就能确定她是大户人家做过的,因为只有大户人家做过的厨娘,才舍得用油,反正用的不是自己家的油,不心疼。
到了晚饭的时候,秦放回来了,看见家里多了一个人,他愣了一下。等杨海燕给他解释之后,他便没多说什么了。首先这是他媳妇自己的钱,他不会干涉。其次,他媳妇手艺好,用这钱买个铺子做点小生意,他觉得挺好的。
虽然商人的地位很低,但是朝廷对商人是有定义的,从商价值多少以上,交税多少以上,才能被定为商人。像他媳妇这样的,跟商人不沾边。
第21章
秦放对商人并没有别的看法,一是他们武将对商人并不看轻,跟文臣不同。二是秦放是从穷人家出来的,穷人没有看轻商人的权利,甚至还羡慕商人能吃肉穿暖和的衣服。
故而秦放点点头,就说了两个字:“挺好。”
倒是范婶有些怕,她看夫人斯斯文文的,跟她在大户人家见过的小姐一样,却不知道大人这么高壮的,而且他冷峻着脸,让人有些心惊。
等到吃饭的时候,范婶怎么说都不敢和他们一起吃饭,只等他们吃好饭再吃。虽然红烧鱼吃光了,但是其他的菜都有剩,五花肉、鸡蛋汤,对范婶来说,哪怕没有以前的大户人家吃的好,但是自从被发卖后,她还没吃过这样好的。
范婶吃好,洗好碗就去了闹市的院子。
杨海燕和秦放闲着无聊,睡觉还有些早,于是一起去书房看书了,秦放认字,看百家姓等基础书籍,杨海燕看启国史。夫妻俩看了一个时辰,便彼此洗了澡回到床上,睡觉的时候,杨海燕把方才看的启国史内容告诉秦放。
秦放虽然不算朝廷官员,但是作为启国人,还是跟朝廷有些擦边的,知道国家的历史并没有坏处。他听着媳妇说着启国史,对国家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也是在这个时候,秦放认识到,自己娶了一个多好的媳妇。
第二天一早,范婶就来了,她主动去厨房里烧水、做早饭。早上吃什么杨海燕昨天就跟她说了,白粥、泡菜、水煮蛋,等杨海燕做完锻炼,又用热水给自己和秦放各泡了一杯奶粉。至于范婶,她则没泡。虽然她心中没有阶级下人观念,但是在一个地方就要学会适应这里的风俗,而不是把自己原来世界的风俗带来这里,让这里的下人跟着改变。
吃好饭,秦放去军营了,没带午饭,因为杨海燕中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