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冲的跑过去就是为了想好好建设农村,哪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是异想天开,听不懂当地话,也不会干农活,提的建议人家还觉得我是多管闲事,当时跟我一起的还有三个知青,没过多久我们几个就被排挤了,也回不了城,后来过年回家一趟就像做客,心里真不是滋味。”
“所以去年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是拼了命在学习,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上工的时候也在默默背书,填志愿也不敢填太好的学校,选这什么英语专业也是想着这个懂得人不多,考上的机会大点,反正不管怎么样,我就是想争口气,想以后我的孩子少吃点苦。”
这番话说的旁边的刘梅眼睛发红,这种经历,几乎每个知青都有些感同身受,明明她当初是为了全家下乡插队的,最后自己却成了外人,谁心里能高兴?
苏烟没有这种经历,跟她们聊不起来这种话题,好在楼斯白有,苏烟就把楼斯白拿出来刷刷存在感,社交达人苏烟一脸愁闷,“谁说不是呢,像我男人下乡两年多,家里一封信都没有来过,还是考上大学后,才收到信的。”
“唉,都一样,高考前我家里人仿佛都忘记我了,知道我考上后一个个都来报喜。”
“是啊,好在他争气,考上了工业大学,还是专业课第一呢。”
“哟,那厉害了。”
最后,这场谈话又变成了商业互捧,刘梅和张平平也都结婚了,刘梅结婚有两年了,男人也是知青,去年考上了大专,在老家市里读书,孩子也放在那边了,由奶奶带,是个儿子。
张平平嫁的是她下乡生产队里的一个退伍老兵,男人比她大好几岁,当初在乡下帮过她,生了两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已经有六岁了,都在乡下。
刘梅忍不住笑道:“那你男人也够放心你的,我们那里有女知青嫁给当地人,去年都不让她们高考呢,怕她们考上大学回城跑了。”
张平平一听,笑得一脸憨厚,“我男人人好,他说我要是考上了,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我都想好了,毕业后争取在城里找个工作,把他们接过来一起过好日子。”
苏烟和刘梅听得感动的点点头,心里都觉得张平平人不错,值得交往。
三人聊着天的时候,班上来了不少人,七点五十左右,辅导员过来了,数了一下人,然后就安排人去搬书。
既然学的是英语专业,当然课本都是以英文书为主,不过可能是这时候文字资料不丰富的原因,也可能是刚恢复高考教育部门没准备好,反正书不是很多,而且内容都很浅显,最特别的还是人手一本英文字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