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知教授本人远没有周子青看的镇定,知道今天是出竞赛结果的日子,一大早开始,他办公桌上的电话就没停下过。有系里老师们打来问的,有认识的媒体记者问的,还有熟悉的朋友问的。
徐梁知这边是拜托了国外友人,希望国外结果公布,能第一时间通知他。
换算过彼此的时差,看了眼现在的时间,大概还有半个小时。
徐梁知一开始推荐周子青,只是抱着去试试水的心态去的,没想到会走到最后。现在国内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信息,如果拿不出成绩来,虽然可以说成第一次,重在参与,下次在努力。
可是总归是意难平。
询问的人多了,渐渐就会在意起来。
周子青直接跑到隔壁,取了书架上的实验数据来看,看的出来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正在学的内容。尽管如此,周子青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期间,其他办公室的老师过来,问了句。知道没出结果,又转身回去了。
办公室电话静了下来,没有说话声,寂静的,周子青只能听到自己翻阅纸张的声音。
不知道看了多久,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平静。
周子青的手一顿,收紧。没抬头,只听到徐梁知教授说着流利的外语在和对方交流。
交流了十分钟电话,才挂上,徐梁知教授面色红润,一双眼睛里闪着晶晶的光,抑制不住的喜悦,已经从嘴角暴露无疑。
周子青眉头舒展开,咧开嘴轻轻笑了。
“恭喜你!”
*
国际青年计算机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有一百多个国家,几百所高校,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参与进来。很多人连初审都没有通过,抱憾而归。
这是国际最为盛大的科技创新,是国际上具有最高水准,权威的竞赛。就像这次竞赛,国际计算机联合会发言人,在媒体上讲到的一句话,“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科技,科技应该不分国家和种族,聚集在这里的是一群喜爱它的年轻人,敢于思考开拓,敢于克服困难,这个领域会因为年轻人而变得更加宽阔起来。”
国际青年赛,在众多竞赛评审专家,经过四次的评审,最后一次的综合评选。整个评审过程全都在竞赛监督委员监督之下,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次不同占比的评审内容,选题创意定位以及独创性,社会市场价值推广表现度,技术目标处理效果,还有最后材料规范性。
到最后的整体综合得分拼比。
整个决赛最终成绩设置为特等奖一名,一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