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在学成之后便回了成都,她打算将异色绣与蜀绣融合,然后将十年之约过去,再将之传给自己的弟子。她不在汴京发展,也是为了兑现当初对曲清江许下的承诺。
一行人到达苏州的时候,正值春雨绵绵的时节。文人雅客倒是喜欢这时节,常常咏诗颂词借景抒情,不过老百姓却不喜这样的天气,因为影响了日常生活。
衣服晾不干倒是其次,毕竟老百姓也不是天天洗澡换衣服的,他们比较苦恼的是这样的天气谷物容易受潮,从而容易发霉和变质。
曲清江也不太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对织染有影响。不过这会儿她并不需要织染,所以带着游山玩水的心情看待这样的景致,倒也体会到了文人雅客们内心的诗情画意。
赵长夏与曲清江在苏州待了一年,之后想着难得来一趟江南,不去杭州看看未免有些可惜。于是二人又去了杭州等地游玩了一番,最后才从杭州回筠州。
她们回筠州时先走的陆路,回到江西的地界后便改水路,长江段的水路难走,等船进了鄱阳湖水系便平稳多了,曲清江的晕船症状也减轻了不少,二人便到船舱外头透透气。
到了饶州地界,湖边肉眼可见地多了许多用木桩和渔网围起来的区域。曲清江想起芳芷说过,鄱阳湖的鱼最是美味,她便问船家:鄱阳湖什么鱼最美味?
船家笑称:鄱阳湖什么鱼都美味,不过最美味的仍属唐副使家的鱼。
唐副使?
提到此人,船家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来:这唐副使原是饶州大族,唐氏的子弟后来剿匪立了功,当了供备库副使。
赵长夏感觉自己在哪里听过这个人,问:这唐副使叫什么?
好像叫唐斯羡。
曲清江问赵长夏:六月认识?
赵长夏道:听官家提过一两回,也是一个奇人。哦对了,那次官家赏赐我们的柑橘,好像就是这唐副使上贡的。
那你们见过面吗?
赵长夏摇头:他不曾进京,但跟荣相家的公子有交情。
船家听见她们的对话,惊讶道:说曹操,曹操便到!那是唐副使的船。
赵长夏与曲清江顺着船家所指的方向看去,便见湖面上缓缓驶来一艘船,有渔夫在上面撒着渔网,而船头还立着一道修长的身影。
两艘船逐渐靠近,她们才看清楚船头的身影的模样,令二人有些许意外的是,对方长得也有些阴柔,眼睛稍稍往她们这边一挑,有些凌厉,但也有一丝别样的风情。
赵长夏与之目光相触,只是那么一瞬,便仿佛已经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