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
阮溪和凌爻拿相机拍了许多他们曾经生活过玩闹过的地方——冒着炊烟的老房子、金黄色的梯田、甩着尾巴的老水牛、放猪吃草的山坡、还有早已破旧飘摇的吊脚楼……
时间有限,阮溪和凌爻只在山里呆了一天,拍了照片看过了老裁缝和大咪。
次日离开的时候,阮溪在金冠村里请了两个人帮她抬东西下山。
她带走了裁缝铺里的一个老物件——老裁缝的那台旧缝纫机。
跟着缝纫机沿着山路下山的时候,阮溪不时回头往回看,脑子里一直出现一个画面——
老裁缝坐在轿椅上被人抬着,优哉游哉地抽烟锅子,而她编着两根乌溜溜的大辫子,背着书包跟在轿椅旁边,慢悠悠地走在山道上。
迎面若是碰着人,人家会笑着招呼一句:“小裁缝,跟着老裁缝去做衣裳呀?”
第118章
跟着缝纫机慢慢出山, 裁缝铺在视线中越变越小,直到再也看不见。想到不久后它会和其他房子一起坍塌被推平,永远消失在这山林之中, 心里便忍不住感觉空落落的。
但阮溪没有过多表现什么, 深呼吸几下调整好心情,回过头和抬缝纫机的两个中年男人聊天,问他们:“你们都没有出去打工吗?”
走在后面的中年男人接话道:“去的, 这年头乡下人不出去打工那不是喝西北风吗?城里到处大搞建设, 乡下能干活的都出去了,出去搬砖拉石子也比在家里呆着强。这不通知回来搬家嘛,家里老人孩子折腾不动, 只能回来了。”
提到搬迁, 阮溪说:“搬出去还是挺好的, 至少娃娃们可以上学。”
山里交通闭塞,路通不起来,就永远都发展不起来,现在年轻人全部都往外走,出去打工当劳力,山里没有老师,学校也很难建起来,孩子们还是没学可上。
担着扁担走在前面的中年男人道:“出去了好处确实是不少, 过日子也能方便很多。但大家都是生在山里生在山里的,祖祖辈辈全都生活在这里, 根就在这里,所以全都不愿走。村里动员了大半年到现在, 也才有部分人家愿意搬, 多的是人不想走。”
这是很多中国人深入骨子里的观念, 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那些人,宁愿守着故土和家里住了几辈子的房子直到死去,也不愿意离开去到别的地方。
也就这些年开放,赚钱的机会变多了,年轻人被生活逼赶着出去打工,大家才开始一波跟一波地背井离乡,到发展更好的地方去去寻生活,寄钱回家养家。
阮溪轻轻叹口气:“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