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酱菜品种多,客人可以自己选料调配吃,自己自足倒也新鲜有趣。
一种是油条。小鱼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黄金棒。这时候还没人会做油条,就看见唐家的小丫头将面切成小段,两根压一起绞一绞,下到汪汪一锅油里,细细的面条泡发起来,炸得透透的,金黄酥脆,引来无数口水。一文钱一根黄金棒,势头比刚开始的葱油饼还旺三分。
一种是灌汤小笼。拿猪皮熬冻剁碎了混着猪肉臊子调了味用死面皮包起来,上锅蒸。皮薄馅足,内里一大汪汤水,就口一吸,鲜香无比。这时候猪肉是贱肉,大户人家不怎么吃,价钱也不贵。但比起酥饼来,还是要贵一些的。难得的是小鱼家蒸出来的包子,包子皮跟透明的一样,碰一下还轻轻颤着,又好看又好吃。刚一推出来就极受好评。
油条做着看起来简单,却不像葱油饼那样那容易模仿,灌汤小笼更是如此。馅调对了味,做不出那灌汤,灌汤找到了法子,又做不成那蒸熟后晶莹发亮的包子皮儿。这两样顿成了唐家摊子的绝活儿。
随着早点摊子名气大起来,客人也越来越多,单靠小鱼和唐娘子已经没办法应付了。小鱼就和唐娘子商量着,紧着大宅院子里找着那干净麻利的媳妇和十二、三岁的姑娘,招了四个来帮忙。一天每人十五文钱,包餐。
又新置办了五张桌子,十几个长条凳,弄了一辆推车,加了两口灶。小鱼每天晚上熬两大锅粥出来放在火上煨着。早点摊子上这下可选的东西多了。
除了原来就有的葱油饼、胡辣汤,又新增了豆花、黄金棒、灌汤小笼,加白粥、瘦肉粥、红豆汤、菘菜鲜磨汤……,一顺排放着也有十来样选择。小鱼在摊位前立了几个木桩,拉上绳子,将摊位小车排开,一头进一头出,头里桌上放着一撂简易的竹匾,客人来了拿个竹匾顺序走过,看上了什么就让媳妇们拿,走一溜在出口处由小鱼结账收钱。
每样早点都有个小木牌子,上头用炭笔端端正正地写着价钱,虽然不是所有客人都识得字,但这价目牌一摆上,醒目又显得规矩,来吃饭的不自觉便端正起来。
难得的是,负责结账的小姑娘看着不过十岁左右,算起账来又快又准,几乎是张口就来,这让客人们惊讶之余又有些佩服。
这样新鲜的自助式早餐就餐方式让这早点摊子颇有些独树一帜的味道,省人手又不容易出错。一个月下来,小鱼盘账盘得心花怒放,来帮手的那四个媳妇闺女也乐得合不拢嘴。
一天十五文钱那是老爷们吃苦受累一天才能赚到的辛苦钱,她们都是做惯了活计的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