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皂色短靴。然而,即使是这般朴素的装扮,也丝毫不减他浑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世家子弟气度。只是那般随随意意地立在那里,便让人忍不住去端详他。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强烈存在感,王玫此前只在自家兄长身上见过。但王珂比此人更收敛、更圆润一些。
“阿爷!阿爷!”崔简唤道。
那男子“唔”了一声,回过头来。他的面容与他的背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符,脸上的胡须浓密得几乎将半张脸都遮了起来,而且似乎很长时间都未曾好好修剪过,令人完全猜不出他现在的年纪。而那双眼睛刚开始尚有些茫然,而后又仿佛瞬间便汇聚起了注意力,变得炯然有神。他的视线迅速掠过了王玫、丹娘与青娘,并未停留片刻,便落在青娘提着的食盒上了。
端看此人形象,王玫便联想到了后世那些个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或科学家。不过,魏晋隋唐时的文人士子也多有狂狷不计形象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与时下的礼教并不相合,也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于是,她自动自发地将那食盒接过来,递给崔简:“崔郎君请用。”
崔简拎着食盒转交给了他的父亲,礼貌道谢。
“多谢。”他家阿爷也不推辞,抬手便把食盒接了过去,似是有些饿得狠了。
王玫也不欲打扰他用午食或者观赏画作,接着便行礼告辞了。崔简有些不舍地看着她走远,回首就见自家阿爷已经打开食盒,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边吃还边低声嘟囔了一句:“嗯,能吃这种素斋,捐的香油钱也不少。呵,他们家到底是有些家底。”
“反正阿爷你每天也记不起来要吃饭。等饿了再吃,不管是素蒸饼还是天花毕罗,滋味不都一样么?”崔简道。
男子失笑,用竹箸敲了敲他的额头:“你救下她,便是报了潼关的施饭之恩。为何又要随着她去吃素斋?想着日后再报一次施饭之恩么?施来施去,这恩情何时才能了结?你每天又要挂着记着了。”他自己挂着记着倒也无妨,但总是在他这做阿爷的面前念叨替他报恩之事,他耳朵都听得要起茧子了。原本他对这些事毫不在意,如今也不得不记住了“王娘子”这个看似寻常又似略有些不寻常的女子。
崔简捂着被他敲红的额头,低声道:“为什么非要了结?”他见着王娘子便很是欢喜,或许便是祖母曾说过的眼缘。既然是有缘之人,为何不能常来常往?横竖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也是世交。
男子怔了怔,叹道:“也罢。她品性不坏,由得你喜欢便是。”想了想,他又道:“日后走得近了,她定会知道我们的身份。你不担心此时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