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自己的字迹泄露出去。虽然丹娘、青娘以前不得前身信赖,伺候笔墨的事情也做得少,但她们都是识字的婢女,多少曾见过前身的字迹,她不得不格外注意一些。
丹娘、青娘虽觉得这种行为有些奇怪,但主人自从濒死之后,又经历了性情大变,如今好不容易平易近人起来,就算有些许执拗之处,她们也毫无异议。
如此又过了几日,王珂去万年县廨赴进士科县试。县试需连考两天,一天考读史,一天考策论。高祖时,进士科只须考策论一门,一天便考完了。而当朝圣人登基之后,亲口加试了读史,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中择一精通即可。自从知道如今正是贞观盛世,莫名松了口气的王玫不免联想到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君臣之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以及后世那句流传甚广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位千古一帝对“古史”的爱好,或许早就已经在选拔官吏时便显现出来了。而她在好奇之下,也将《史记》当成了认字读文的教材。太史公所着的各种逸闻,可比长孙皇后写的《女则》有趣多了。
此时科举考试方兴起不久,士子多清高自持,更无考场舞弊之风。因此,无论县试或是府试都无封考场之说。一日考完,便可回家休息,第二日再来应试便是。王珂第一天出门时,神态从容,仿佛与平时一样,不过是应朋友之邀赴文会而已。
他如此安然自若,王玫却很是心神不宁。既担心兄长考试疲倦,又忧心前两天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兄长考场发挥。她胡思乱想了一阵,没心思抄经,做小香囊的时候又把自己十个指头都戳满了针眼,索性便去了正院内堂中。
“阿娘、阿嫂,阿兄还未回来么?”她到内堂时,李氏、崔氏两人正在里头看晗娘、昐娘陪二郎王旼玩耍。就连大郎王昉也在,为了看顾撒欢的弟弟,不得不跟着他满屋子走动。
“时候还早着呢,你阿兄也不是那种会提前交卷惹人注意的性子。”李氏笑道,伸手将她揽到身边,“你阿兄出门的时候胸有成竹,不必担心。”
崔氏也笑了:“这才是县试第一场,九娘便如此忧心,后头还有府试和省试呢。”
见母亲与嫂嫂一如往常,王玫不由得暗暗惭愧:“是儿多想了。”
“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李氏道,“别说你阿兄此次鼓足了劲,必是中第无疑。就算他考场失常,也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