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安排,可她安排在明年春、夏时节跟游鱼族人一起到下游建据点的战斗人员,也就是那些娃才一两岁、两三岁的青壮年,在族里接过了她们抚养娃的压力后,从到篝火节晚会凑热闹,变成加入相亲大军,也跑去生娃了。
喜的是,人口稀少的赤岩族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喜迎人口发展。忧的是,计划被打乱,得重新调整。
伴随着第一场雪的到来,又一年冬天到了。
呱快满四岁了,但她的生日是哪天,哪怕是看着呱出生的景平安也不知道,因为没日历。
景平安在这个世界生活快八年了,却连一年有多少天都不清楚,只能根据明显的天气变化来区分四季。可她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春、秋两样较短,大概是三个月的样子,夏、冬时间约摸是四五个月。可因为没有确切地天数计录,再加上有时忙有时闲,对时间的感知不一样,对大程度上不确准。
她趁着族里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时候,决定把历法、称重、计量工具等都张罗起来。
……
制作尺子的活计,交给徵来做。她在村子里搞收购买卖,经常要用到这些,目前只有自制的大中小三个斗,量尺寸则全靠手和脚,例如,量毛皮,是以一只手掌张开的距离算,量田地则按照迈步的距离算。
景平安把公尺的式样告诉徵,同样是以米为单位,一百厘米为一公尺。
徵对厘米没有概念,一厘米是多长?
景平安告诉她,用手量五次的长度就是一米,把手指张开的最大距离设为二十厘米,张十次手指,取平均值作为二十厘米的长度。这种计算方式,跟徵熟悉的五为单位、手量能够联系合并到一起,好理解,也好记忆。
称重工具比起尺子造起来要复杂些,已经超出徵的计算能力,只能由景平安自己来。
景平安先是自己用陶泥做出模子,再让铁匠按照模子做出砝码。她又再用砝码、尺子,再利用天平、杠杆等原理,参考古代的称,通过计算、实验,制作出了称。
毕竟日常使用中,要是拿一堆砝码称重,是很容易弄丢的。有称,一个称陀,拿根绳子拴在称杆上,便没那么容易丢了。
她把制作称的砝码定为标准,放在她这里,仔细保管。她又以现在做出来的砝码为准备,制作了一批砝码,剔除掉因为工艺问题导致误差较大的,留下数值最贴近的砝码,作为工量制作称的测量工具,安排人制做。
称和尺子,都是日常要用到的东西,有了,拿出去使用,自然而然便推广开了。
让景平安头疼的是历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