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不只是晋阳伯,勋贵之中但凡眼光长远点儿的,又有哪个不羡慕长阳侯生了个会读书的儿子呢,眼看着长阳侯府由武转文有望,而他们却只能看着家里的不肖子孙心里发愁。
这天下太平盛世,战事越来越少,用得上武将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他们勋贵的地位也越来越低。
别看他们一个个口口声声说什么家里有爵位荫及子孙不必跟寒门子弟去争什么科举名额,实际上是家里没有子孙有那个本事去争。
真要是像俞珏这样有本事去争的,他们比谁都高兴。
儿孙们指望不上了,他们就把目光放在自家姑娘身上,指望着自家姑娘参加大选入宫,能嫁给皇子,家里出个皇子妃,更进一步,家里出个皇妃皇后,万一走了大运自家出个皇帝外孙呢?
在宴会结束之后,长阳侯把俞珏叫到书房来,将今日来参加宴会的这些宾客们的情况都细细说给他听。
比如哪家女儿嫁给了某个皇子当侧妃,是支持那个皇子的;比如哪家已经暗地里站队了,不过是个墙头草,两头押注;比如哪家是坚定的保皇党,保持中立的……
长阳侯把这些都细细说给俞珏听,以免他进入官场之后,毫不知情就被人给拉下水了。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了,在入官场前,有什么党派,哪些官员是什么阵营的,哪些人彼此有亲,哪些人表面上不对付实际上暗地里有勾搭……寻常官员在进入官场之前是无法知道这些隐蔽消息的,等在进入官场后慢慢摸索,说不定就不知什么时候吃了暗亏了。
现在俞珏还没入官场呢,长阳侯就把自己的知道的情报和经验悉数传授,没有丝毫藏私,给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长阳侯说得口干舌燥,俞珏适时的递上一杯茶:“父亲,用茶。”
长阳侯接过茶杯喝了几口,缓解了干渴后,清了清嗓子,问道:“如何?可都记下了?”
俞珏点了点头:“都记下了,父亲。”
长阳侯满意的颔首,半晌叹了口气,无奈的道:“可惜我们家的人脉关系多是在武官这边,文官那边帮不上你什么。你有空就多去你岳父家里走动走动。”
俞珏明白长阳侯的意思,曹家有两子一女,如今曹父的两个儿子都还在考科举,还没踏入官场,曹父的那些政治资源,不得先用在女婿身上吗?
俞珏应道:“儿子明白,我过两日就带夫人回娘家看看。”
官场上结姻亲,就是在政治资源上进行互惠互利,互帮互助。
长阳侯的想法实属人之常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