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没有境界。信仰,只是实现境界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而且,也只是提供了境界的可能性,并没有必然性。因此,有信仰,也未必一定有境界。更重要的是,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境界是当务之急吗?拜托了!用地沟油,放三聚氰胺,做毒大米、毒馒头,难道是缺乏境界?那不是笑话吗?
问:不要信仰,你就不怕人心涣散、道德滑坡?
答:不怕。没有信仰,不等于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魂魄,没有精神。埋头苦干,舍己为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都是精神。此外,父慈子孝,是规范;礼尚往来,是信条;天下太平,是理想;国泰民安,是追求。凝聚人心,维系族群,建立道德,可以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信仰不是唯一的。
问:但你又说,信仰是人的生命本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呵呵,不矛盾。我说得很清楚,信仰的产生,源于两种需求。一种是现实的,这就是安全、自由、身份认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和信仰,都在实现这一功能。这样的信仰,我们民族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必。但从根本上讲,人类总是要仰望星空,寻找源头,知晓归宿。那么,是否需要一种纯粹的和全人类的共同信仰?我现在还不敢说。至少,不是当务之急。
问:那你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重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这就要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总之,以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重新讲述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从而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
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
第一章
夏娃造反
创世
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
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
女娲却并不理会谁在下去,谁正上来。[1]
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不对吧?女娲不是蛇吗?在《山海经》,在画像石,女娲和伏羲一样,都是“人首蛇身”。而且他们的蛇尾还缠绕在一起,分明是准备传宗接代的意思。
表面上看,这没有错,因为蛇可以变成龙,蛙就不行。
如果女娲是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