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第一帝国
首页

第5节

》、《易》、《礼》、《春秋》。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其实就是动用国家力量和经费,为儒家培养接班人。

公孙弘老谋深算。

五经博士是皇帝的顾问,也是太学的教官。博士弟子就是太学生。他们入学后,每年考试一次,成绩优秀的可以做官,成绩一般的可以为吏,不及格的退学。

这样一来,董仲舒建议设立的太学,就不但成为当时唯一的最高学府,也成为帝国官员的培养基地。大批接受了儒家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进入权力机关,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结构为之一变,气质也变得文质彬彬。

军人政府,开始转变为士人政府。

变化让最高统治者感到满意,博士弟子的名额也开始逐渐增加:武帝时五十,昭帝时一百,宣帝末二百,元帝时千人,成帝时竟多达三千。

不难想象,每年上千儒生进入各级政府,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至少,独尊儒术已不再是空谈。

与此同时,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也达成交易。

知识阶层就是士。士在春秋以前是最低一级贵族,在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级平民,在战国和楚汉之际则是不安定因素。因为士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无产业。

他们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没有皮,就动乱。

西汉初年的情况正是如此。天下一统后,大批依附于各路诸侯的士人下岗待业,流落民间,不知所从。如不妥善安置,岂非又要冒出范增、陈平和蒯通来?

这当然很糟糕。

实际上,武帝登基后,首先要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士,就因为此类人物在当时为数不少,尽管他们的目的不是乱国政,只是找工作。

但是现在好了。汉武帝和公孙弘告诉士人:帝国就是最好的皮,仕途则是最好的前途。只要尊孔读经,就能拜相封侯,荣华富贵,耀祖光宗。

显然,这是一种收买。

不过,帝国只收买儒生,却堪称高明。因为儒家是主张忠君爱国的。事实上,此后即便在王朝末年,士人都很少参加造反。将起义者们凝聚在一起的,也从来不是儒家思想。

赤眉、黄巾、白莲教、太平天国,都如此。

因此,尽管两千多年以来,王朝更替在所难免,帝国制度却稳如泰山。同样,儒家虽不能绝对垄断仕途,却成功地将其他学派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就连后来兴起的玄学和佛学,也很难挑战其老大地位。

这是一笔双方都很合算的买卖。

是啊,儒家奉献知识忠诚,帝国开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

相关小说

后宫乱 历史 /
后宫乱
青卿
" *和亲公主入宫前意外失身,最终一步步成为太后的故事。*
477091字04-28
仰见春台/娇啼/娇靥 历史 /
仰见春台/娇啼/娇靥
盛晚风
  上京城内的高门贵女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白月光。   谢家嫡子谢...
492979字02-07
爱意随风起 历史 /
爱意随风起
春风榴火
林以微考上了一流大学,周末全天泡图书馆,在便利店打工补贴生活费,卖出画作换取...
603409字04-27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历史 /
快穿之万人迷第1部
东施娘
" 《快穿之万人迷/[综]万人迷》作者:东施娘【完结】  旧版文案:  轻松无虐...
381953字06-08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重生) 历史 /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重生)
春风榴火
" 晋江金牌推荐VIP2019-05-23完结 总书评数:33943 当前被收藏数:115711 营养...
587672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