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鸡跑掉可不好追。
杜如蒿并不知道她爸妈已对某些事有了共识。小老百姓也有小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他们没有思想负担,有自己朴素的观念,谁本领大就听谁的。
她给惊奇的哥哥说了晚上团聚的消息后,怕妈妈不舍得,到晚上他们忙到晚上东西又少,就去订了不少吃食,因为天热怕坏,还放在人家冰柜里,只是和店家说好晚上再来取。又买了一些做蛋卷要用的材料,这才回家。
看爸爸还有时间,杜如蒿和他一起把存放在五金商店那里的东西取了回来。因为原来存的时间比原来说定的少,老板还又还了两元钱。
接着杜石林就上班去了,陈松枝也已经把搬过来的东西各归各位,杜如蒿开始教陈松枝做蛋卷。陈松枝怕自己记不住那些做东西的比例,让杜如蒿记在纸上。杜如蒿发现,告诉妈妈怎么做之后,那些需要动手的程序妈妈不但学得快,还能举一反三。
比如,她看到杜如蒿打鸡蛋是一个一个依次打,说是这样能更容易搅拌均匀后,她直接把面粉用水先搅拌成了稠面糊,然后把需要的鸡蛋全部打破后倒了进去,一口气全搅拌均匀了。
杜如蒿看着这个盆里鸡蛋和面粉完美融合的面糊,感觉自己又学了一招。听妈妈解释才知道,面少水多时易起疙瘩,她这样才是做面糊最快的方法。
蛋液调配好,陈松枝开始尝试着做蛋卷。
她看到那个蛋卷架,不由说:“这不是咱们烙饹馍的凹子嘛,不过小了点。”
也是,村里人烙饹馍用的就是这样的圆薄铁片,俗称凹子。杜如蒿觉得,这个凹子还挺有科学道理的,它整体并不是全平的,而是中间处于火中心的部分高,周围部分要稍低一些,这样受热就易均匀。
凹子从正面看是中间高,从反面看就是一面中间凹进去一些,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才有了凹子的称呼。
别说,有着在家烙饹馍的经验,陈松枝做这个是得心应手。又有杜如蒿告诉她的小窍门,很快她做得就不比杜如蒿差了。
看到妈妈熟练地做着蛋卷,杜如蒿舒了口气。这样最好,她上学后也不耽搁家里挣钱的大业。
她不由对陈松枝翘起了大拇指,赞道:“妈,你真厉害,一上手就会!”
“你这个丫头,你妈还需要你表扬了?这和咱们在家做焦馍差不多。”
吃炒豆和焦馍是当地二月二的一个风俗,当天焦馍还要给蚂蚁一些,不知道有什么说头。说是焦馍,其实就是烙比较薄的烙馍,面比平时的要稍硬些,面里揉进去芝麻,这样在凹子上一焙,再在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