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蒿把饮料拿过来,两人碰了下,“谢谢如蒿,也祝你学业有成!”
在他深沉的目光下,杜如蒿目光坦荡,坦然和他碰了下又转向下一个人。这边杜如峰和马长坡也开始站起来给大家敬酒。
转了一圈,杜如蒿在自己座位上落座,问:“对了,严大哥,前段你们乡政府是否遇到一个不赡养老人的事?最后怎么样了?”
杜如蒿不问,严格知是不会说这事的,人家高高兴兴搬新房,他不会那么没眼色说杜家村的这事来扫兴。
只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这一方人也是各种各样。想着乡里人淳朴,可却也因为受的教育少,做事更直白,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自私。像杜如蒿这样的,真是个异类。
“我们做了些工作,让他们弟兄三人每家一年出300斤粮食,80元钱,看病的费用均摊,至于住,每家轮流住,一个月一换。”
这考虑得很周到了。李晓路听到这样的事,气哼哼的说:“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生下来时一把掐死算了。”
“这真是造孽,也不怕他们家的小孩跟着他们学?”张梅英一向心善,是怎么也看不惯那样的人。
和张梅英观念相似,陈松枝附和道:“他们根本就不会想这么多,这样的人,真得天打五雷轰,可能还能有些怕劲。”
“咳,现在一心搞经济建设,许多好的传统都丢啦!”李志军感叹,“关键这父母还得自己立得住,不过连自己父母都不在乎的人,你能想象他们的品德吗?”
现在生活好了,农村就有不少父母给儿子盖了房子,娶了老婆,结果小一辈却不让父母住新房的事,但像杜大兄弟这样的也是少数。
一直没说话,多给大家服务的陈皎接口道:“李叔这话没错,现在村里就有不好的风气,哪个媳妇对老人好了,旁人还觉得你没本事,压不住婆婆。”
“说句不好听的,古时候人还说父不养无益之子,反过来也是这样。如果这些老人手中有钱,或者子女可能会多些耐心。国家要有个政策,满七十岁的老人像五保户那样给些救济就好了,这也能给他们些帮助。”
杜如峰并不是对什么都不知道,一心只读书的书呆子,可这种不孝顺的事,不是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他只是感叹,“如果要从经济上利诱子女对父母孝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可做了比不做好。”
严格知听了杜家兄妹的话,只有他才知道以杜家兄妹的年纪,能说这种话的分量。这话可不像不谙世事,单纯无知的人讲出来的。但如果懂得人心的恶,却还抱持着善意对人,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