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太子李治跪坐在那里,候着父皇发话。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将眼神投向李治:“知道父皇为何把奏疏压下?”
李治不敢违拗李世民,躬身答道:“是皇儿没有深思熟虑。”
“不,”李世民合上手中的奏本,又看向李治:“你确实有胆魄、有想法,但这还不够。雉奴啊雉奴,等你想清楚了,为什么他们叫嚣着让朕议和,你再来告诉朕为什么。”
李世民也不再看手中的奏本,直接仍向李治。
李治心里一阵难堪,面上却一丝未显,收起奏本躬身告退。
看着李治独身离去的孤寂的背影,李世民深深锁眉,心道,雉奴还是太年轻了些……复又想起李治曾经晋王时期的太傅赵恭存来。若非岑文本前两年已逝,他原还是很适合教导太子的,然,岑文本看好的确是蜀王李恪……(估计没有李治,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拥立李恪为太子了)
而已走出甘露殿的李治呢?
其实在李治幼时起,父皇李世民就是一代明君,大唐也是盛世□□,所以李治绝不允许突厥进犯大唐边境、侵犯大唐国土,然后让大唐去委身议合!
关于这一点,他由始至终都深信,李世民也是这般想的。
“太子殿下!”
深陷于胡乱思绪中的李治,冷不防被身后一声招呼唤驻,扭身相见。
☆、第12章 壹拾贰
武媚娘容色艳丽,额头方圆、下巴渐尖,事实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瓜子脸。
其实按照唐朝的审美观,比较偏向略微丰满,比如鹅蛋脸最佳。但武媚娘的容貌实在非常,眼既媚且有神,唇既红且小巧(俗称的樱桃口)。不是非凡面貌,不然李世民当时也不会赞她“美容止”,意为美到这种境界,已经不能够更美了。
李治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武媚娘,对她印象很深,不仅因为她是庶母,也确实因她花容月貌。人都有爱美之心,男人尤其爱美人,李治也不例外。
往常与武媚娘遇见,也是这样两相见礼,甚至李治内心深处也是希望常常碰面的……
虽然后宫美人比比皆是,就说他太子东宫的侍婢们也都是貌美女子,侍奉他的几个宫人更是其中的翘楚,再说萧氏的容貌也绝非常色。但再美,这些女子也才碧玉年华,美则美矣,却是少了些武媚娘这种花信年华(指二十四、五,还是年轻美貌的时候,这里指的是少妇意思)特有的妩媚。
只是今日事不凑巧。
李治因奏章一事,刚被李世民甩了脸子,正是心情烦闷,又感到压力颇大的时候,见到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