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是这样想的。咱家就锁住一条根,田契论理儿该写锁住的名。可咱朝有规矩,孩子七岁方可留名,依我看还是写二弟妹的,这样她也算有个倚靠。”
啥?!
丁琬惊讶,没想到她能这么说。
本能的看了眼耿氏,刚要拒绝,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不对,周氏不可能这么好心,她得再瞅瞅,看看周氏怎么圆。
嘴边的肉,她不吃?可能吗?
果然,周氏等不急了。
见他们婆媳都不说话,挪到丁琬身边,碰了她手肘一记,追问道:
“二弟妹,这事儿你咋看?”
被点名的丁琬,故作茫然的摇头,没主意的说:
“这事儿我不掺言,都听娘的。”
说到这儿,又补充一句:
“写娘的名字也可以。”
啥?!
这下,换周氏惊讶了。
按照她平日对丁琬的了解,这丫头不是该拒绝吗?
咋今天竟然不说话了?
紧紧的盯着耿氏,就看她是咋说的。
没想到……
耿氏顺水推舟,点点头,说:
“好,既然你嫂子主动提及写你的名字,你也没啥意见,那就写你的吧。等锁住大了、成亲,他也得孝顺你。”
周氏彻底傻了,着急的开口道:
“娘,这事儿是不是……”
话没说完,耿氏看着她,一脸慈爱的问:
“老大家的,这事儿咋地,还有别的意见吗?”
“……没,没有。”周氏苦涩的摇头。
真切的体会了一把搬起石头砸脚的痛楚。
真疼啊,心都在滴血。
耿氏满意了,嘴角噙着笑,拿出一锭给丁琬。
丁琬没接,摇头拒绝:
“娘,我不要。我今儿在二年哥灵前都立誓了,我不能要。”
“拿着。”耿氏坚持,直接塞给了丁琬,“你跟你大嫂,每人一锭,留着傍身。剩下的二十两买地。家里原有二亩,再买五亩就够了。”
耿氏考虑的全面,家里人口少,地要是那么多,种不过来。
若是佃出去,他们家没有功名撑门楣,容易被说闲话,反倒不好。
丁琬瞬间理解了耿氏的心思,想了下,仍旧没有接的说:
“娘,这钱你帮我留着吧。等锁住六岁送学堂念书,这个给他当束脩。”
周氏听到这话,好心情的道:
“弟妹这话说的就外道了。送丁叔那,自家亲戚再给钱,多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