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呢,还不至于富裕用到最最昂贵的封红,不过因为余子烨是读书人,在清风书院里当着教书先生,自然有着读书人该有的品味,在封红上画着自己的丹青,刚好是应季的腊梅,还撒了些淡淡腊梅香味的香料。
金箔自然是没有的,可这样的封红也非常的高贵上档次了。
罗梦雨向甘氏要来了三个封红,每个封红里面呢装了三两银子。
这私塾先生的束脩呢,在乡下的话,向来都不是很贵的,一般都是一两银子,在城里的话,因为城里的各种生活成品比较高,束脩自然也会比乡下高点,虽然听起来只有一两,但在当地的工资水平里,也不算是低了,不少人干各种的苦力活,还赚不到一两呢,更别说罗梦雨不仅提供住宿,还提供吃穿的,相当于这每个月的一两银子束脩,全部都可以攒下来。
本来吧,罗梦雨说先预付俩个月的束脩,那应该往每个封红里包二两银子就可以了。
但从甘氏那里知道,这三位私塾先生的家庭条件都不怎么的好,尤其现在都快已经到年关了,家里的支出就更加的多,罗梦雨就给每个人都多包了一两银子,好让这三位私塾先生能够稳稳妥妥地过年,好好地在新年里过上不用为银子发愁的日子。
甘氏知道了之后,她就对罗梦雨说道:“梦雨,你是真的心善。”
罗梦雨却是说道:“我也算不上什么心善,只是当初我家里也是穷苦过的,知道手里没有钱,但是家里一家子等着银子吃饭的窘迫情况。既然我都已经决定聘请这三位先生当我们村子里的私塾先生了,那不如就大方大方点,也好让这三位先生能够在将来认真授课。”
但不管罗梦雨怎么的解释,甘氏还是觉得,如果罗梦雨没有这份善心的话,她也不会有同理心。
自己曾经受过贫穷的苦,她就联想到了别人的不容易,并且还伸出援手来帮助。
等罗梦雨这边包好三个封红的时候,余子烨那边也跟三位私塾先生聊得差不多了,继而带着三位先生出来,正式跟罗梦雨见面。
跟之前甘氏说得那样,丁先生的年纪是最大的,头发不仅都花白了,胡须也是,眼神看着很是沧桑的样子,不过精神头倒是蛮好的,声音也非常洪亮,在去乡下教书的时候应该是有精力应付村子里的孩子们的,叶先生呢,年纪在这个古代也算是比较大了,但不管是他的头发,还是他的胡须,全都乌黑乌黑的,双眼也特别的有神,即使眼角已经布满了皱纹,那看着就很有冲劲的样子,大有他还能够再活五百年,再干五百年的强大气势,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