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天府山杏林书院脚下的王家村的,据说是北方胡子入关时对妇人施暴留下的野种,因而姓胡。刚到王家村时,瘦的只剩一把骨头了,王家村人淳朴良善,又因地处天府之国庄稼每年收成好,户户都算富足,村中寡妇孙王氏怜她十二三岁孤身一人,又是个哑巴,实在可怜,自己也是孤独寂寞,便收留了她。
不料才过三年,孙王氏因为过于思念亡夫悬梁自尽了,十六岁的胡阿婠幸有隔壁王先生的引荐,得以进入杏林书院厨房打杂谋生。一年的杂工生涯下来,胡阿婠口虽不能言,但却是在厨艺上天赋异禀,厨艺一日千里,第二年就能给书院的学子们掌掌勺了。
王成是王先生的儿子,体型微胖,与阿婠的交情也不错,因为极爱口腹之欲,还经常从书院里偷偷带出些如《食珍录》、《饮膳正要》等书籍给阿婠开蒙,他知道阿婠无法说话,脑子也不大灵光,便经常在一旁煽风点火外加自己除外游学时吃到的一些菜色,使劲的出谋划策带忽悠,一来二去竟然也让脑子慢人一拍的阿婠磋磨出不少新鲜的菜肴。
比如今晚的这道仙人醉。仙人醉这名字显得高雅极了,一听就不是阿婠的手笔。其实阿婠一直很是奇怪,好好的一道酒烧鱼,王成非要起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名字,每次吃起来都要摇头晃脑作飘飘欲仙之态,还喜欢拽几句诗文,好像吃了之后真能成仙似的。
阿婠摇了摇头,把一个胖子作飘然之态的可怕画面甩出了脑袋,专心开始剁案板上那条可怜的鱼。想要做出顶级的菜肴,这鱼的剁法也有诸多讲究,比如下刀处一定要在那一截截鱼骨的骨缝之间,毫不拖泥带水的划过,这样鱼肉的口感才能不带凝滞且更好入味。
这毫无疑问是个麻烦事,而且很多人牛嚼牡丹可能无法察觉,因此许多大厨虽然知道,却嫌麻烦不愿意这么来。但阿婠是个一根筋的哑巴,做事从来是一板一眼,绝不会偷工减料,是以一开始打杂时比旁人慢了不少挨了不少教训,但渐渐的她干起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却比人家一般片鱼还要来的快。
杏林书院在非休沐的日子里是不允许学子们喝酒的,因此仙人醉这道用酒烹制的菜肴便格外的受那些学子们的欢迎。
挑选肥美的清江鱼沿骨线剁成小指长的块状。时人虽以食鱼片为雅,但这道菜却以鱼块为佳。鱼片浸酒则恐酒入太多,反而喧宾夺主掩盖了鱼本身的鲜美滋味。而鱼块有一定厚度,热锅用酒来烧则酒味可和鱼本身的鲜美相辅相成,更有别样的美味。
阿婠剁好鱼块,用八角、桂皮等香料稍加腌制,而后便开始以油热锅,并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